衡东融媒9月26日讯(融媒体记者 陈康)参加教育扶贫工作以来,他通过健全机制、创新手段,自主研发“一键式”教育扶贫软件,实现了贫困学生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精准控辍三个100%目标,他所在的单位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精准扶贫优秀单位,近年来更是以满分通过省扶贫考核;他只会讲衡东普通话,却上了中央台新闻联播;他就是我县教育局局长陈宏建,本期扶贫英雄谱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他的扶贫故事。
教育是扶贫的治根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出路, 教育扶贫的要旨在“精准”。自从参与到扶贫工作以来,陈宏建多次走村入户走访和调研,他发现教育扶贫数据存在汇总难、更新慢、信息不精准三大难题。如何使复杂的程序简单化,实现扶贫数据精准有效 ,他思前想后,决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探索符合教育特色的扶贫软件系统。经先后18次改进,最终形成了一套运行较稳定、功能较全面、优势较明显的教育扶贫新软件系统。
现在报送人只要录入学生姓名、身份证号码,软件就可以自动比对、自动纠错、匹配建档立卡学生。截至目前,全县4111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这个系统里都能找到,享受哪些扶贫政策、就读状态、多少资金 ,一目了然,数据准确率大幅提高,从以前的90%左右提高到100%,实现了“一键”报送、“一键”查询、“一键”管理。与此同时,陈宏建利用“一键式”系统,将全县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划分成“建档立卡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等七大类,防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被遗漏”,保证每个贫困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享受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资助。现在,根据数据库系统,综合运用“减、免、补、奖”等办法,近五年,我县累计帮扶贫困学生200203人次,资助金额达13265万元。
县教育局局长陈宏建说,在教育扶贫这一块,除控辍保学、和精准资助之外,让每一个学生不能够因为贫穷而辍学,除了国家资助政策之外,教育局每年通过多种途径调剂一些经费,对一些特别困难家庭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怀,最多的上万元,最少的也有四五千元,让他们能够完成学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宏建了解到吴集镇紫岗村贫困户郭兴毛的儿子郭健灵开学后没有及时返校。他当即上门劝学,了解到郭兴毛家的实际情况后,陈宏建主动成为他的结对帮扶人。几年来,他和郭兴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现在只要他上门,郭兴毛年迈的老母亲就会紧紧拉着他的手不肯松开。现在郭兴毛的两个孩子都在学校快乐地成长,他的妻子也被陈宏建安排在县城一家公立幼儿园工作,既能方便照顾孩子也解决了她的就业问题。
贫困户郭兴毛妻子说:“陈局长帮助我实在太多了,家里的房子也是他帮助(修好)的,小孩子读书、安排工作都是他帮忙的,看到他就像我的家人一样,好亲切的那种感觉。”
春去秋来,云卷云舒。在晨钟暮鼓的交错中,巍巍昆仑坚定如初,滚滚黄河百折不回,陈宏建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的坚定信念不曾改变,扶贫扶智斩穷根的拳拳之心不曾改变,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博大情怀不曾改变。
来源:衡东发布
作者:陈康
编辑: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