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融媒7月18日讯(融媒体记者 陈康)他是畜牧水产中心技术推广股干部,也是该中心驻草市镇石旺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从2015年开始驻村扶贫以来,他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宗旨记在心上,以咬定“精准”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用近两千个日日夜夜,带领全村贫困户脱贫,他就是谭溪兵。今天的《扶贫群英谱》栏目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石旺村位于草市镇南端,与安仁县交界,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曾是我县33个省级贫困村之一。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66人,低保户11户21人、五保户7户7人、残疾户38户44人。谭溪兵自2015年进驻石旺村扶贫以来,他始终把第一书记的职责扛在肩上,把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宗旨记在心上,不畏困难,敢闯敢拼。刚上任时,谭溪兵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奔波在崎岖的乡间小道,白天入户摸底、排查,晚上回到村部整理汇总,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他紧紧咬住“精准”二字,对拟定26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一户一档”资料,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一人”,实现了全村贫困户精准入档,他们也得到了村里的一致肯定。2017年,石旺村脱贫出列,截至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0%脱贫。
石旺村党总支书记章紧跟说,驻村工作队无论是从责任方面、工作方面,还是政策方面,都落实很到位,包括这几年从精准扶贫到精准退出,包括各种产业发展、进村走访,村里面到处都能看到他身影,他的工作态度和能力,群众评价都是很高的。
石旺村多山丘,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产业单一,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是种植紫薯、油菜,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为帮助村民找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谭溪兵带领扶贫工作队员每天和村干部早出晚归,跋山涉水,经常到贫困户家拉家常,了解情况。通过一个多月的走访,他掌握了全村经济发展的全貌和贫困户发展经济的意愿,并结合村里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和后盾单位拥有养殖技术的优势,决定在全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走产业兴村、技术强村的路子。
县畜牧水产中心主任李罗泉说,利用行业优势,大力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为了让贫困户脱贫不再返贫,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引进了两家大型养殖企业,一家年出产三万头生猪,一家饲养一万头母猪,预计今年年底全部投产,到时候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石旺村留守老人多,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为更好地让村民脱贫致富,从2015年起,在谭溪兵和村支两委的邀请下,畜牧养殖水产中心技术骨干为村民讲授油菜、紫薯种植和养鱼、鸡鸭技术,并免费提供优良品种的同时,力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贫困户既可入股分红,又可务工取酬。
石旺村村民刘桥保说,村里跟畜牧水产中心对他帮助很多,养鸡送饲料,种田送肥料,他孙儿读书还减免了学费,他现在还加入了合作社,每年还能分红,谭书记经常来看他,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他非常满意。
石旺村村民刘回香说,这几年在畜牧水产中心的帮助下,送了鸡苗,猪苗,帮他改造房屋,送他儿子去外面打工学厨师,家里的经济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
谭溪兵说,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作为一线扶贫干部,积极响应上级指示精神,努力为村民引进可持续性造血式支柱型产业,确保在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一户,不丢一人。
目前,石旺村26户贫困户有6户发展了自主产业,其他贫困户都实现了委托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余元,全村呈现出“户户要发展、人人要脱贫”的良好氛围。谭溪兵一直说在脱贫攻坚的决战时刻,他会站好最后一班岗。
他说,驻村扶贫工作6年里,有许多酸甜苦辣,每当入户走访贫困户和村民,看到村民充满希望的眼神和发自内心的笑容,所有工作中的烦恼琐碎立即烟消云散,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驻村扶贫的6年是他最珍贵的工作经历和美好回忆。
来源:衡东发布
作者:陈康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