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决战决胜 衡阳答卷⑬丨衡阳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11月4日,衡阳市“请人民阅卷”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衡阳市经济发展成就专场举行,衡阳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肖兵现场向中央、省、市媒体介绍了衡阳市经济发展情况。

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衡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即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下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2019年达3372.68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37倍、2015年的1.29倍,“十三五”前四年平均增速为8.2%,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6379元,分别是2010年的2.27倍、2015年的1.3倍。2019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2元,为2015年的1.4倍。“十三五”前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2.6%、10.8%。特别是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该市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投资分别增长3%、3.9%、9%,分别居全省第2、第3、第3。在经济体量、发展质量的跃升带动下,衡阳市的城市地位、综合实力不断攀升,一批国字号金字招牌、战略布局、综合试点纷纷落户衡阳,衡阳进入国家大城市行列,并被国务院明确为湘南地区中心城市,先后获批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衡阳发展迎来换道超车的历史窗口期。

产业结构实现新升级。大力推进现代产业强市建设,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5.2:44.6:40.2优化调整为2019年的11.2:32.4:56.4。其中,工业突出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稳步迈向中高端,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00家以上,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1.8%、12%,省级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超过70%;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以来,粮食总产稳定在330万吨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5%、6.66%,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超过50%,水稻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0%。衡阳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全国唯一的“国家油茶生物产业基地”落户该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9年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56.4%,高出规划目标12.4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体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60%。全市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家,5A级物流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南岳区获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新开放孕育新动能。衡阳按照大招商、大承接的思路,引进了华侨城、比亚迪、中国五矿、恒天集团、京东、杉杉集团、威马等行业巨头和“独角兽”企业来衡发展,眼镜、珠宝、化妆品等一批粤港澳大湾区全产业链整体转移入衡,G7南方运营总部、光谷科技、均和集团大宗商品贸易结算中心等一批总部经济顺利落户。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并被克强总理勉励“争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领头雁”。“十三五”前四年,衡阳市外贸额年均增长17.1%,中欧班列正式开通,综保区、公路口岸、铁路口岸等开放平台高效运行,开放平台数量和层级居全省前列,对外贸易合作遍及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南岳机场通航31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10万人次。各类科技创新载体不断涌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星创天地分别达到4家、4家、8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20%以上,增速稳居全省前3;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省级科技奖励37项,居全省前列。发布实施力度空前的“人才雁阵”计划、“万雁入衡”行动,创新开展“UP”模式、柔性引才,以更加积极姿态吸纳各类人才来衡就业创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272家,年均增加5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16.3%。

城乡融合呈现新面貌。衡阳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78%。新建及提质改造城市主干道路20条,改造污水管网1011公里,封堵湘江、蒸水排污口27个。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建成投产,县级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达到96%,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土谷塘航电枢纽建成发电,松木港区建成运营,娄衡高速、南岳高速东延线、衡大高速松木互通建成通车,大源渡二线船闸、大浦通用机场正式通航,衡永高速、祁常高速、湘江衡阳至永州三级航道、祁东归阳港千吨级码头等建设顺利推进。“十三五”以来,全市开发建设风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光伏发电项目33个,新增装机容量61万千瓦。加快推进“气化衡阳”工程,新粤浙天然气管道衡阳段、市区至水口山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改造升级1700多个行政村的农村电网,实现“两率一户”达标。白沙洲工业园、衡山科学城获批国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8040公里,密度达到117.9公里/百平方公里,完成1300个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万余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8%。

肖兵介绍,下阶段衡阳将围绕“三个高地”“四新使命”“五项重点任务”,大力实施“一体两翼”战略,推动衡阳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4日讯 记者 成俊峰 通讯员 冯栋)


来源:新湖南

作者:成俊峰 冯栋

编辑:李璐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