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 通讯员 邹艳 乐彦麟 衡阳报道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党委被授予湖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近年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党委在党建工作和医院各项发展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不断筑强堡垒、建优队伍,倾情守护患者身心健康。
站在新起点,勇担新使命,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崛起之路。不仅获得湖南省卫生应急突出贡献集体、全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医院,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该院神经内科、急诊医学科、骨科(手外科)成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感染病、创伤、呼吸、蛇伤与中毒医疗成为大湘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重点建设专科。这些成绩,见证了南华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南华医院党务干部培训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南华医院党委书记周玉生说:“医院在南华大学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和省市卫健委的指导下,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建聚力,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全面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努力构建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的现代医院管理机制。”
南华医院院长汤永红介绍,优势学科建设是南华医院的立院之本,建成以手足外科学、蛇伤中毒科、核医学科、神经内科和心内科等为代表的“专业、个性、精尖”的学科品牌就是医院集智聚力、久久为功的成果。
“医”路跟党,点燃医院发展“新引擎”
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成为卫健系统党建的一个普遍存在难题,制约了医院整体战略发展。南华医院坚决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探索出“345融式”党建工作法,实现党建工作与政治、组织和文化等方面深度“融”合,为破解新时代党建难题提供了“南华医院模式”。
南华医院抗击新冠肺炎医护人员宣誓仪式。
一是狠抓“三个融入”,强化政治领导力。狠抓学习融入。医院党委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院党委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广大党员干部在一次次集中“补钙”“加油”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擦亮先锋本色;狠抓责任融入。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狠抓考核融入。将党建工作写入医院章程,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狠抓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考核,做到事事有追踪、有督查、有考核,执行落实达100%。2020年,医院政治建设不断强化,在奋力担当中稳步发展,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向好。
二是推动“四个融合”,提升基层组织力。推动党的建设与疫情防控融合。疫情发生后,院党委临危受命,主动承担起衡阳市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集中收治医院的重任,党委班子成员始终靠前指挥,收治了衡阳市2/3新冠患者,向衡阳市人民交出了“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完美答卷;推动党的建设与医院业务融合。将支部建在学科上,推动党的建设与医院业务融合发展。机关党支部获批为湖南省高校“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廖红伍和傅念同志分获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务工作示范岗”、湖南省高校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标兵”;推动党务干部与行政干部融合。医院党委始终秉承“把党员培养成专家,把专家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专家培养成学科带头人”的工作理念,近两年有13名支委走上科级干部管理岗位;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大力发展学科建设,医院为国家首批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胸痛中心及中国基层胸痛中心等,以党建推动医院医教研协同发展。
三是促进“五个融汇”,彰显文化领航力。促进宣传向核·医文化融汇,医院重视文化宣传,通过撰写院史、建设院校史馆、设立功勋墙、建设核·医文化长廊及举办“核·医文化大讲坛”等形式,注入医院发展新动能;促进制度向核·医文化融汇,科学制定医院工作章程,重修医院工作制度、职责及流程,推行6S精益管理,一举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评;促进人才向核·医文化融汇。全面启动人才强院战略,以最高年薪酬达500万元优厚待遇,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制订人才培养规划,设立人才工程奖励基金,落实人才岗位绩效。对于新入院员工党委书记亲自上医院文化课程,参观院史馆等,让每一员工在传承中感受“家”的文化;促进扶贫向核·医文化融汇,医院在衡阳市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促进公益向核·医文化融汇。
近年来,该院先后在援非、援疆等国内外医疗援助行动中派出医疗专家10余人,其中援非干部邓立普被誉为“东方的白求恩”,先进事迹在光明日报等多家中央级媒体报道,医院获湖南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积极推进分级诊疗与医联体建设,与珠晖区及周边县市110余家医疗机构构建了医联体,真正做到了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医”心为民,铸就护佑人民健康的钢铁长城
11分钟,于常人不过是喝杯茶的时间,然而南华医院却利用这11分钟实现患者从入院至血管开通,点燃了患者回生的希望,创造了全省急性心梗介入治疗的崭新记录。
危重症抢救,时间就是生命。近年来,南华医院高标准全力打造国家级胸痛中心、省卒中中心、省区域创伤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以更快速度打通生命的“绿色通道”。
医院打破原有分科治疗壁垒,整合院前急救、急危重症医学部、医技平台科室及MDT团队等多个学科资源,建立了固定的高水平快速反应急诊急救队伍;配备了专业救护车、有创呼吸机、V60无创呼吸机、经鼻高流量氧疗、心肺复苏仪、除颤仪等先进设备,为危重症急救提供保障。
高精尖的医疗检验设备。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对外,推动区域内危重症救治网络建设;对内,优化功能布局和救治流程。畅通预约挂号、诊疗绿色通道,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检验、检查共享绿色通道,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绿色通道,远程诊断绿色通道,信息共享绿色通道等“六大渠道”,建立起基于区域的院前急救、院内救治的系统性、分阶梯的接转诊的一体化救治模式。
“过去是病人等医生,现在是医生等病人。”创伤中心打造了创伤一体化救治绿色通道,建立了创伤病人由院前到院内到创伤ICU(手术室)的一体化救治体系。严重创伤病人术前抢救室滞留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救治成功率提高至90%以上。
卒中中心,率先发布湖南省市州级第一张、湖南省第二张能救命的地图。对于静脉溶栓这一最常见的脑卒中救治方式,国家要求的DNT时间(入院到静脉使用溶栓药物时间)为60分钟以内,而南华医院平均为30分钟,最快可达13分钟。
医院胸痛中心实现高危胸痛病人的快速高效准确识别和救治。病人从入院到血管开通,时间全部控制在国家标准90分钟以内,并不断刷新着区域纪录。
被银环蛇咬伤呈“假死”状态的病人,在某医院“被判了死刑”,转至南华医院成功获救;因腰痛在南华医院看急诊的患者,在被查出肾结石的同时发现了主动脉夹层“险情”,进院仅一小时就实施手术,及时“捡回了一条命”……
一次次“有惊无险”的背后,是南华医院的“过硬的应急救治能力”,更是南华人“医”心为民的“硬核担当”。
“医疗技术是提高诊疗救治能力的关键,只有不断攀登医技高峰,才能更好守护百姓健康。”素有“专家型院长”美称的汤永红表示。
南华医院重视人才培养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据周玉生介绍,为激活人才“一池春水”,医院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对新立项项目给予5万元启动经费,每年评选出医院层面的“十大技术项目”;医院将2020年设为“人才建设年”,一口气招收实用人才180多名,设立人才工程奖励基金,落实人才岗位绩效,大手笔引进高层次人才。目前,医院拥有高级职称218人;教授、副教授5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44人;博士、硕士31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人。拥有30余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60余名专家担任国家级学会或协会委员、省市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100余名专家在国家、省市级各类学会任职。多名高层次人才的加入刷新了医院人才层次高峰。
学科水平决定了医疗水平。南华医院紧盯医学最前沿,用最新的医学理念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推动优势学科发展。其中,蛇伤中毒成为国内技术力量最雄厚、设备最全的蛇伤中毒专科之一;手足外科开展的双手十指离断再植、高位复杂断肢一期腹部寄养二期再植等技术跃居国际先进水平,在寄养再植领域填补了一项国内外空白,断指断肢再植和游离组织瓣移植的病例数和成活率均列国内前茅;骨科在复杂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方面,国内领先;同时,南华医院作为原核工业医院,在核辐射损伤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望前路精进致远,一幅美景挂云帆。
根据《湖南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重点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3年)》,南华医院将依托南华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整合衡阳市市属医疗资源,建设大湘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站在“十四五”新起点,南华人正以更积极的作为、更有力的担当,更昂扬的斗志,怀揣“健康中国”的梦想,扛起“守护一方”的使命,向着“全国知名、省内一流”高水平创新型大学附属医院的目标阔步迈进。
来源: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编辑: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