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来,一起看看湘西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湘西是知名作家笔下的秀美山乡,而武陵山片区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怀化等地,也是摆脱绝对贫困后人们迈开乡村振兴步伐的“新赛场”。

深秋时节,记者走进“大湘西”地区,探访这里的新变化、新气象,聆听乡村振兴事业给这片诗意土地带来的美丽新故事。

产业“美”在有奔头

湘渝边陲,清澈静谧的酉水河缓缓流淌;酉水两岸,漫山遍野的脐橙树郁郁葱葱。驱车行驶在湘西州龙山县里耶镇比耳村,一片柑香氤氲。

果园里,50岁的村民石宗学正忙着检测脐橙含糖量。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他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种脐橙,却困于落后的种植方式和群山的阻隔。

精准扶贫实施后,村里修道路、提品质、搞电商、成立脐橙专业合作社,石宗学入社后,35亩脐橙为他带来至少13万元年收入。2019年,他顺利脱贫。

脱贫后,石宗学又有了新奔头——

今年,村里把全长9.6公里的村道改造升级,并取名“比耳村乡村振兴产业路”。原本3.5米宽的路面加宽到5.5米,增加了部分错车道,改善了路面。

“这样大货车就能开到果园下,一台运货量能抵过去好几台。运输成本降了,每斤果子可以多赚两毛钱。”石宗学正盘算着明年把种植规模扩大到50亩。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产业发展,交通为先。近年来,湘西州持续优化农村交通环境,2020年6月底,实现了自然村“组组通”,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交通改善有效推动现代农业、工业等转型升级。

路通则兴。2020年起,湘西州开始实施农业产业园区化、规模化战略,逐步改善过去产业布局零散、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当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一万元。

文化“美”在有生机

张家界市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梭子丘村,有一条白族风情老街,街道两旁特色民居林立,墙上绘着山水花鸟画作。2017年7月老街竣工后,游客人数明显增加,中断多年的“逢九”赶集习俗也重新得以延续。

“旦旦白族刺绣”工坊里,32岁的覃曼丽正一针一线地教学员研习刺绣。尽管有听力障碍,但覃曼丽2017年在村里办起白族刺绣培训班,至今已培训3000多名当地妇女。二楼展厅里,数百幅精美刺绣吸引游人驻足观赏,不少游客挑选到心仪的作品后,爽快付钱。

“刺绣让我的人生出彩,希望有更多白族女性和我一样通过传承民族文化改变人生。”覃曼丽说。

大湘西是湖南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深入人心。乡村振兴中,淳朴的文化情感,化作奔向美好生活的原动力。

位于龙山县苗儿滩镇的惹巴拉景区里,33岁的田剑英正在家中招呼几位农妇用竹子赶制一种叫“咚咚喹”的土家族乐器,它如袖珍型笛子,只有饮料吸管般粗细和长短。

不久后,将有800多名学生到景区的捞车河村研学,田剑英会给孩子们传授吹“咚咚喹”、跳摆手舞等才艺。今年以来,村里已接待研学人员5000多人次,还与相关企业达成规模化合作的意向。

“在乡村振兴中传承民俗,大家收入提高了,我们村的文化也活起来了。”田剑英笑着说。

生态“美”在更宜居

“三千奇峰八百秀水”的张家界、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芙蓉镇、风景秀丽的凤凰古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生态,是大湘西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今,它还是乡村振兴中的“富民经济”。

在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排牙山林场,几千亩渐渐变红的水杉林深受游客喜爱。

排牙山林场场长丁红告诉记者,两年前,当地村民产业比较单一。去年开始,林场和周边村子修建了柏油路和停车场,还打造了自驾基地、森林木屋,举办山地自行车比赛,实现营收500多万元。

“现在我们都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丁红信心满满。

从“外在美”迈向“内在美”,从“环境美”迈向“生活美”,走进大湘西,这样的转变并不鲜见——

“竹在林中生、梅在竹中留、鸟在梅间鸣、人在画中游”,这是游客在湘西州永顺县灵溪镇洞坎村陈家坡看到的图景。在致富带头人陈健的带领下,当地种植梅花100余亩,改造特色民居19栋,配套建成旅游公厕、游人步道、生态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原本来客稀少的村庄成了休闲度假的景点。

而在湘西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人文风情、特色建筑和古迹遗存,让乡村旅游带火了度假经济的发展。2020年,竹山村接待游客22万人次,全村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1800元增至13800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8.8万元。

56岁的竹山村村民吴旗榜说,现在到村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村里搞得干净整洁,游客才愿意过来。”

村村寨寨错落有致,乡间小道整洁美观,花草蔬菜点缀其间……呵护美好家园的共识,一步步深入人心。

敢想肯干人最“美”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有党员39人,村党支部将他们分成五个小组,分头负责村里“五大产业”——优质稻、黄桃、丑柑、林下经济和文化旅游,带领村民干实事、谋振兴。

“乡村振兴路上,共产党员就要说到做到,并且做得比说得还好。”合群村党支部书记钟白玉说。

年轻党员谷俐2019年大学毕业回村,一年时间里,从晒种催芽到育秧播种,从病虫防治到收获烘干,他做了厚厚几本笔记,全力提升村里的优质稻产业。

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里。25岁的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施康2020年放弃城里的稳定工作,返乡创业。作为村里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学生,他在抖音平台上用短视频为父老乡亲直播带货,一年卖了上万斤腊肉。

“精准扶贫提出时,我才17岁。如今我25岁,在最好的年华迎来了乡村振兴,我不想错过这个建设家乡、体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施康说。

在一线必须要有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尖刀队”。按照在乡村振兴中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相关部署,今年5月初,湘西州选派2700多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入村驻点,踏上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1987年出生的田晓有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今年5月18日被选派到十八洞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实现乡村振兴,年轻人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可以大有作为。”田晓说。

乡村振兴路上,敢想肯干的人最美。新征程上,奋斗者们已经出发!

来源:新华社

编辑:胡谦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