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山云峰村游记

微信图片_20220803161347.jpg

禹王桥

微信图片_20220803161355.jpg

禹王碑遗址

微信图片_20220803161402.jpg

禹王碑遗址文化园筹备馆

文/赵勇 颜益平

中伏,送夏迎秋时节,南风不停,好雨时来。近日,偶得《福田春秋》一书,夜半研读,深感衡山县福田铺乡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群瀑飞悬,古迹众多。遂相邀衡山县作家协会会员10余人前往福田铺乡云峰村寻幽览胜。

云峰村因坐落在云密峰下而得名。从衡山县城乘车出发,行约二十多分钟,就进入了福田铺乡云峰村境内。车窗外良田千顷,禾苗翠绿如毯,农民在田间辛勤劳动;荷塘内荷叶摇曳,荷花吐艳,莲蓬鲜嫩,在朝阳的眏射下,高洁雅致,清新脱俗;远处祝融峰、紫盖峰、云密峰、碧云峰等群峰叠翠,烟云变幻,造型各异,宛若人间仙境。

车停,步行来到云峰村的中心位置云峰桥。桥的右侧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左为云密峰,右为紫盖峰。桥下溪水萦回,名为禹溪。禹溪的源头是紫盖、碧云二峰,汇聚之前分别称石龙涧、杨柳溪,水流在名叫新桥湾的地方汇聚,形成禹溪。在禹溪的下游50米处牛王庙前,曾有两块天然石头互相搭扶在禹溪河上,名为亲生桥,现已毁坏。

溯溪而上,至禹王桥,桥上“禹溪”二字隐约可见。相传虞舜时代,鲧治水失败,大禹继续治水,从《黄帝中经》中得知南岳衡山祝融峰上藏有治水金简玉书,遂北下往南,行程万里来到紫盖峰的观音岩。见农户用木头搭桥总是被河水冲走,于是采用麻石依照堆豆腐块的方法教农户砌桥,石桥顺利建成,老百姓为感谢大禹修桥造福的伟大功绩,把此桥定为禹王桥。

此时,有田间劳作老农主动寻来,不待我询问便开口介绍道:“禹王桥旁原有十八棵樟树,名为同口十八樟,不远处还有乌龟塘。”

见得老农如此熟悉云峰村的情况,我连忙寻问南岳第二大佛教寺院云峰寺典故,老农告诉我们说:云雾峰下原有云峰寺、云密寺,云峰寺旧名功德寺,始建于唐代。唐朝高僧法磴,曾在此聚徒讲道,南宋赵葵重建过,文革时期被毁。

当时云峰寺占地20余亩,有九华林,寿国林两厢作伴,正殿雄伟高大壮观,香火兴旺,门前有一对石雕“四不像”守山门,还有蜘蛛精、蟒蛇精、乌龟精,三灵宝为寺护法显圣,另有拴马圈桩、落轿亭,武将远距百米下马,文官亭内下轿后,方可整装进殿拜佛。

遥想唐朝卢肇的《题云峰寺》:朔风振林壑,楼殿虚无间。半夜云开月,流水满空山。将云峰寺的风起、月出写得景象阔大,声形并茂。

继续往前,就来到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禹碑原碑(含禹王桥)遗址,旁有望隐桥,原在云峰寺山守山门的一对石雕“四不像”也印入眼帘,向我们表达着历史的沧桑。

这时老农才表明他的身份:他叫王代桃,是禹王碑遗址文化园筹备馆的参与人之一,至今仍保留着从禹王母碑上两个字的拓本。

1984年,南岳文物处旷光辉先生根据古籍记载,曾在云密峰和紫盖峰之间寻找禹碑,发现禹碑原碑文字比现在的要清晰,他说:从石顶往下看,隐约可见文字5行,每行共有13字,巨石左上端有字3行,共13字,所有文字均字型奇特,无人相识。

及至此处,我决意不再往前。仰望着身前的禹王母碑,回味着道不尽说不完的历史故事,感受着那些与古老重叠的历史碎片,这些都清楚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它们永远不会消失……

来源:时刻

编辑:蒋楠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