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湘评论》专访秦国文:奋力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进程

原标题:奋力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进程——访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衡阳市委书记秦国文

记者 周亚明 刘林翔

《新湘评论》记者:建设省域副中心的定位,赋予了衡阳新的使命,全省人民对衡阳寄予了新的期待。请问新形势下,衡阳如何加快推进中心化进程,为湖南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秦国文:围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衡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三强一化”发展路径,以强创新、强开放、强集聚为抓手,不断加快区域中心化进程。

一是强创新。始终坚持创新首位战略,用活用好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金字招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让创新成为衡阳最鲜明的标识。

二是强开放。充分发挥衡阳作为华南枢纽、湘南中心、湖南“丹田”的区位优势,牢牢把握双重定位支撑、双重战略叠加、双循环格局交汇、“双碳”目标引领等四大机遇,深入实施“五大开放行动”,努力把衡阳打造成企业投资布局华南地区的桥头堡、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内陆的集散地、双循环格局中极具活力的重要支点。

三是强集聚。树立精明增长理念,加快城区、园区、县域扩容提质,建设高品质新型大城市。积极争取和开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试点,加强市域交界处边贸集镇的商贸综合体和专业性市场建设,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向衡阳转移,助推产业向城区集聚、向园区集聚、向链上集聚。

四是加快中心化进程。大力开展“聚力中心化攻坚年”行动,强化中心意识、彰显中心作为、加速中心进程,以优势对接机遇、以项目对接政策、以环境对接投资、以责任对接使命,加快建成区域经济中心、区域消费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区域教育中心、区域应急中心,持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区域吸引力、经济辐射力和示范引领力。

《新湘评论》记者:衡阳连南接北、承东启西,是沿海的内地和内地的前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但如果良好的区位优势得不到彰显,衡阳难免会陷入“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的困境。请问衡阳将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发挥好自身区位优势?

秦国文:发挥好区位优势,避免陷入“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的困境,关键在于推动交通优势转化为枢纽优势,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物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首先,要以枢纽为目标优化布局。抢抓衡阳入列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机遇,优化物流园区产业布局,加快专业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坚持“产业往哪里布局,交通布局就往哪里跟进”思路,不断完善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提升配套承载能力。

其次,要以枢纽为目标做强实体。坚持优势优先、错位发展,做大做强“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产业,将核技术应用、电气设备、新能源汽车、钢管及深加工等制造业打造为区域性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第三,要以枢纽为目标集聚要素。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完善金融、财税等相关扶持政策,用活用好衡阳综合保税区“金字招牌”,充分发挥中欧、中亚班列、湘粤非铁海联运辐射带动作用,加大用地、用钱、用工、用能的保障力度,加快推动要素资源向重大产业集聚、向重点项目倾斜。

第四,要以枢纽为目标提高效能。以衡阳打造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城市为契机,推动物流产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持续降低企业配套成本、物流成本和运行成本,增强衡阳的区域辐射能力,形成推波效应,进一步把交通优势变成枢纽优势。

《新湘评论》记者:“衡阳制造”是衡阳的一张名片,如今已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行列。请谈谈衡阳在制造业方面如何继续发力,实现衡阳制造业新突破,推动衡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秦国文:一是要以链群思维厚植产业优势。按照“五单一图谱”(发展目标、在建重大项目、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重点问题、可产业化的主要科研成果等清单,产业链上下游图谱)要求,坚持纵横交错布链、上下结合补链、聚焦龙头强链,紧盯国省产业发展动态、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和“三类500强”企业,招引一批重大项目、总部企业落地,持续提升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条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是要以项目建设积蓄产业动能。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建设“五制一平台”和重大项目“产业链办+工作专班”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建设中的用地、环保、能源指标等问题,不断加大有效投资,尽可能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力争年内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以上、新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个以上。

三是要以企业培育夯实产业基础。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通过“培育扶持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引导促进一批”等方式推动小微企业达规入统,力争年内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80家以上。持续开展“原地倍增”行动,力争年内培育营业收入过百亿企业3家以上。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力争年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突破220家。

四是要以数字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大力实施数字经济“领头雁计划”,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力争把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建设成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高地。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示范,引导中小企业深度“上云上平台”。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创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力争年内创建省级绿色工厂10家以上。

五是要以精准服务优化产业生态。大力推进“五赋一聚焦”机制,全面实施企业赋“码”保护,让扫码入企成为干部自觉行为,真正从源头上减轻企业负担。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百日行动,深入开展“援企纾困”专项行动,制定亏损企业和其他困难企业发展问题台账。今年以来,通过靠前服务解难题,已帮助27家企业扭亏、125家企业减亏。

《新湘评论》记者: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造投资布局华南地区的桥头堡、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内陆的集散地,衡阳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区域合作,请问衡阳有哪些举措?

秦国文:“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围绕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湘中南商贸中心城市、中部地区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倾力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大市场、大物流、大商贸的开放格局。

一是高标准建设区域物流枢纽,以大物流构建大基地。大力完善以衡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牵引的物流设施体系,加快推进衡阳国际物流港项目和冷链物流体系设施群建设,推广高效衔接、一体运作的多式联运组织系统,建设中南地区重要的区域供应链服务组织中心,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二是高标准建设大宗商品市场,以大商贸支撑大中心。以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为依托,变集聚优势为经济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建设消费品交易中心、商品粮集散中心、油茶交易中心、快递集散中心、汽车交易中心、钢材交易中心。

三是高标准建设农产品市场,以大市场联通大湾区。积极对接大湾区农副产品需求,打造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全面推进农贸、集贸市场新建和提质改造,加快农产品市场及冷链设施设备建设,加快形成工业品“大湾区研发、衡阳生产分拨”、农产品“衡阳加工集散、大湾区消费”的产业协同格局。

四是高标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大改革优化大环境。对照国、省涉企改革事项“两个清单”,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证照办理事项提速82%。34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异地可办、全城通办,“企业开办”指标在2021年湖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全省第一。

五是高标准建设信用体系,以大公平促进大竞争。强化信用监管,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和价格监督检查,为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今年1-6月,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27.64%、企业总量同比增长18.44%。


来源:掌上衡阳

编辑:石珊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