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由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衡阳女孩宁珑大放异彩,凭借在芭蕾舞剧《沂蒙》中“英嫂”一角的出色演绎,摘取“文华表演奖”。该奖项每3年评选一次,是我国专业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9月20日,记者通过电话和微信,采访了这位冉冉升起的中国芭蕾舞新星。
▲宁珑(左四)摘取“文华表演奖”。资料图
▲宁珑在芭蕾舞剧《沂蒙》中演绎“英嫂”一角。
9岁考上北京舞蹈学院附中
尽管宁珑今年只有22岁,但舞龄已有18年。
从4岁开始,她就在衡阳市阳光艺术培训中心学习舞蹈。父母最初的想法,是让她通过练习舞蹈锻炼身体,提升气质,但很多事往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宁珑在舞蹈世界的发展高度,远超父母的预估。
人生关键处,离不开好老师的带路。初学舞蹈时,宁珑的身体条件并不算出众,但启蒙老师罗衡耒却慧眼识珠,认为她是可造之材,于是加以特别关注。从第一次压腿下腰开始,到步入舞蹈的殿堂,离不开罗衡耒孜孜不倦的鼓励和悉心培养。
所以,虽然学舞蹈很苦很累,宁珑却深深爱上了舞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进步神速,舞蹈天赋与才华也渐渐展露,引领着她向更高目标迈进。
芭蕾舞被誉为“舞蹈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其艺术性、观赏性及难度均高于一般的舞蹈。从8岁开始,宁珑暗暗发誓,一定要摘下这颗“明珠”。
在芭蕾舞的世界里,她遇到了另一位好老师——何贵华,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宁珑逐渐掌握了下叉、足尖旋转、大跳等高难度芭蕾舞动作,舞技日臻纯熟,“每个动作练习不下千遍,每个动作都是汗水的结晶。”宁珑说。
2009年,就读于珠晖区实验小学的宁珑,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彼时,她只有9岁。
▲宁珑跟罗衡耒(左一)老师合影。
▲宁珑与何贵华合影。
岁月不会辜负努力奔跑的人
少小离家,宁珑喜忧参半,内心纠结。
喜的是,在舞蹈天地里,她有了更大的成长舞台;忧的是,父母都在衡阳工作,不可能长期在北京陪伴。这意味着,她小小年纪就要远离父母。
而她的父母同样有千般不舍、万种担忧,但为了女儿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只能选择千里相隔。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个个都很优秀。与同学相比,宁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刚去学校时,我的综合条件并不是最好的,幸运的是,教芭蕾舞的芦亚俐老师很关心我,每天都站在把杆旁盯着我上课。”宁珑说。
与凤凰齐飞,必为俊鸟。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严格要求,同学们你追我赶的相互带动,父母千里之外的谆谆鼓励,帮助宁珑把差距变为追赶的动力,不知不觉变得更加优秀。
于宁珑而言,就读北京的9年,是自律与勤奋的9年。
每天,她都把对父母的思念,化为勤奋的汗水。她每天的生活,几乎都是“学校—教室—食堂”单调的三点一线,即使周末和寒暑假,她都在刻苦练习。
▲与同学们一起刻苦训练。
▲每一个动作都是汗水的结晶。
▲高强度训练后的短暂休息。
▲训练后的腿部肌肉。
▲演出前与小伙伴们自拍。
▲参加第九届日本大阪国际青少年芭蕾舞大赛。
▲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
“芭蕾艺术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训练。”宁珑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
岁月不会辜负努力奔跑的人。超乎常人的努力,让宁珑收获了超乎常人的硕果:2016年7月,获得第九届日本大阪国际青少年芭蕾舞大赛银奖;2017年8月,入围第四届IBCC古典芭蕾少年B组决赛;2017年12月,获北京舞蹈学院第七届“学院奖”芭蕾舞组古典芭蕾最佳表演奖;2018年2月,宁珑参加了第46届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收到多个国外舞团的工作邀请。
冉冉升起的中国芭蕾新星
2018年8月,宁珑正式加盟中央芭蕾舞团,这家中国唯一的国家芭蕾舞团,代表中国芭蕾舞艺术的最高水准。
在这里,剧团的悉心培养,个人的不懈努力,她“小荷已露尖尖角”,迅速成长为年轻演员团队中的中坚力量,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舞蹈技艺与艺术表现力。
近年来,宁珑在剧团多部重要作品中担任主要角色,除获得本届“文华表演奖”的舞剧《沂蒙》中“英嫂”一角之外,她还作为首演女主角,出演了中芭致敬抗疫英雄的原创交响芭蕾《逆风飞翔》,并在去年成为中芭年轻演员队伍首秀“看家戏”《红色娘子军》中的首位“琼花”扮演者,同时也在《黄河》《灰姑娘》《卡门》《仙女》等多部中外经典作品中奉上了精彩演绎。
此外,她还跟随剧团参与到《奋斗吧 中华儿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等重要演出中,并出色完成了剧团“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迎春 艺术为民”和多项出国演出任务。
▲日常装扮的宁珑靓丽动人。
宁珑颜值出众,舞风飘逸,舞技精湛,所以,无论是“粉丝”还是专业人士,都认为她是一颗冉冉升起的芭蕾新星。
现在的宁珑,依然保持平常心,每天静心在练功房刻苦训练。
“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宁珑说,“我会踏实走好每一步。”
来源:掌上衡阳
作者:谢小青
编辑: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