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术“珠峰”
文/蒋水平
2020年7月的一天,已经夏天,天气炎热中带着些许清凉,那天是50岁的程某出院的日子,家里人都来接他。程某术后恢复良好,临走前,站在肝胆外科大门口要与我合影留念,以表示感谢。程某至今还和我保持着联系,实际上我也要感谢他,因为这是我第1例主刀完成的“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复杂,术中需要切除部分胃、胆囊、十二指肠、肝外胆管、胰头,由于切除范围大,消化道重建复杂,并发症多,是普外科最大、最难的手术之一,而难度更高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则是肝胆胰外科领域的巅峰之作,被视为手术中的“珠穆朗玛峰”,是肝胆外科医生追逐的顶级目标。
我和科室老师们一起完成这样的手术,站了10多个小时,过程非常艰难,成功后内心是极度兴奋的,所有的泪水和汗水都是值得付出的。18年前,正好是2002年7月,我从天津医大毕业来到衡阳市中心医院工作。回想起这一路走来,从最初的迷茫,继而的执着与奋斗,到现在的略有领悟,所经历的人和事历历在目.....
我来自永州农村,一个2018年才通公路的小山村,母亲带着我和姐姐们在家务农,父亲在离家40公里外的一个乡卫生院做中医科医师。翻过村前的那几座高山,拥抱外面的世界,成了我读书最大的动力。我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我这个佼佼者踏上了北上学医的列车。
2002年7月,我从天津医大毕业来到衡阳市中心医院工作。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踏上衡阳这片土地。我在这里没有一个熟人,也没有任何背景,不喜欢抽烟,不会喝酒,不敢去KTV,也没有去过酒吧,一方面是我农村出来的,没有见过大场面;另一方面还是农村出来的,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没有任何特长拿的出手。唯有坦然,再坦然,埋头苦干,管好病人,写好病历,服从上级,认认真真做好医师本分工作。
我曾经追着5点的日出赶到医院处理病人的突发情况,守着午夜的繁星坚持做完外伤大出血病人手术,我发现医生不仅是一位赶路人,还是一位守夜人。2003年在心内科轮科,一个晚上3个病人出现心脏骤停,一时急得,不知道该先抢救谁;2005年在普外科值班一晚上连做4台急诊手术,第2天还要处理白天收治的病人,差一点连续上满40小时。
我要结婚了,医院附近的德源和首峰小区房子,价格1000元/平方米,买不起。因为上大学的学费掏光了父母的一生积蓄,没有了后援。看似清高,实则贫穷,只能到白沙洲高兴村购买500元/平方米的房。做不完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回答家属的问题,收入比较可怜,身心疲惫,我曾经一度怀疑人生,想到过要放弃医生这个职业。
王国维先生说过,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觉得做一名医生,尤其是做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也必须经历这三重境界,而且长期处于第二境界。
回首过往,想起那一个个盼着来手术的夜班,想起为多做几个手术而耍的“小聪明”,想起为多收一个病人,下班后还坚守在办公室的孤单,想起手术前上网反复观摩专家的手术录像,心里也反复琢磨老师说的外科医生一生都要牢记的话,分别是:1、是否应该做手术?2、做什么样的手术?3、什么时候做手术?当时并不知道外科决策是一门真正的学问,只是渴望自己尽早成为一个成熟的外科医生,所以当病人出现在我面前,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病情使得我反复思考举棋不定的时候,这些的话会悄然出现在我的心里,我会在心里默默的做那三道选择题,看看答案是否与老师的答案相吻合。
2006年我终于独立主刀完成第1例开腹阑尾切除术,内心超级开心,特意请上级医师到附近黄青巷排档吃一顿糖醋排骨。2007年完成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2011年完成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术。特别是为了提高腹腔镜手术技能,自己从药房找纸箱子,打孔放置摄像头,接上电脑,完成一个简易腹腔镜模拟训练箱,再从菜市场买来猪肉、肠子,在家里一步一步练习缝合、打结,朝着心中的梦前进。2014年完成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胆管取石;2015年-2019年相继完成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肝切除、胰腺部分切除术,直到2020年登顶。
突然觉得,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历尽千辛万苦却依然痴心不改,真可谓:“医学虐我千万遍,我却待它如初恋”。没办法,我就是喜欢那种把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来的巨大成就感,也许这就是医学的魅力吧。
外科之路,注定是一条望不到边的漫漫长途之路,坎坷崎岖、艰难琐碎,有不被理解的泪水,无人看见的汗水!也许,今生已注定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走到尽头。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总得有值得追求的东西,总得有一件值得你为之付出一辈子的事情!坚守很难,坚持一定很酷!
来源:衡阳市中心医院
作者:蒋水平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