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市中医医院郑丽芳:那支粉色听诊器,听过无数“童心”的回响

75586e5aaa7572298901180554eeb8f5.jpg

郑丽芳为患儿把脉。

清晨的阳光洒进衡阳市中医医院的儿科诊室,走廊早已排起长队,又是一个忙碌的门诊日。郑丽芳弯腰调试着那支略显陈旧的粉色听诊器,轻轻贴近患儿胸前。“孩子们怕打针吃药,看到粉色听诊器会放松些。”她笑着解释,眼底映着患儿的笑脸。

诊室墙上挂着十多面锦旗,其中最显眼的一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八个大字。这是去年一位患儿家长送来的,那个曾经每月都要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孩子,在郑丽芳的中医调理下,如今已经大半年没有复发。

从初入医道到深耕临床二十余年,她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初心,在辨证施治中突破临床难题,在医患沟通中传递医者温度,成为无数患儿家庭心中的“健康守护者”。

医路转向:从仁心出发,与童心同行

2003年,郑丽芳从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进入衡阳市中医医院内科工作,在多学科临床实践中打下扎实基础。“因为我本身喜爱儿童,觉得小朋友单纯又可爱,特别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内心一下子柔软了”,这份对儿童的天然喜爱,让她毅然转向儿科领域。

从内科到儿科,挑战接踵而至。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科学,涉及呼吸、消化、感染、血液、遗传等多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要求医生兼具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和精准的临床判断力。郑丽芳坦言,“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诊疗方式有较多差异,需要儿科医生更加细心谨慎。孩子不会准确说病情,全靠医生细心观察舌象、脉象,结合家长描述推断病因。”

为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更好地胜任儿科工作,她主动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修,深入湘西学习小儿推拿,白天坐诊看病,夜晚钻研《小儿药证直诀》《伤寒论》等经典,积极参加各种学习班和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医学前沿知识。二十年来,她将内科积累的多学科经验与儿科特色结合,将中西结合融会贯通,身体力行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内科是打基础,儿科是修心性,两者都离不开‘较真’二字。”这种较真,让她的诊疗水平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不断精进,也让“郑医生”的名字在家长圈中渐渐传开。她也凭借这份坚持获得“医院好医师”称号。

临床攻坚:以辨证破题,用良方护航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郑丽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主张“衷中参西,病证结合”,既重视西医对疾病的精准诊断,更坚持以中医辨证为根基,根据临床特征辨证施治,让古老的中医智慧在儿科领域焕发新生。

曾有一名患儿因重症肺炎后反复呼吸道感染,每月住院成常态,家庭不堪重负。郑丽芳接诊后,通过舌诊与脉象判断为“肺脾两虚”。她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急性期疏风宣肺,让其止咳化痰以控制症状,缓解期则健脾补肺以固根本。调理数周后,患儿发病次数、发病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家长终于卸下重担,握着郑丽芳的手连连称谢,事后还亲自送上了锦旗“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除了传统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抽动多动,腺样体肥大,性早熟等发病率逐年升高。”面对挑战,她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儿童生活环境与体质特点寻找解法,在传承中医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对于小儿多动症与抽动症,考虑多为“脾虚肝旺,风痰胶结”所致。目前大多采用镇静类药物控制症状,不仅副作用大还易复发,治标不治本。她以调理肝脾为核心,配合耳穴贴敷,既缓解症状又疏导情绪;对于腺样体肥大患儿,她则紧扣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和饮食习惯,过食生冷、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聚成痰,痰浊上泛鼻咽,形成肿物,考虑气虚痰瘀者多见,于是采用自拟方加减,极大降低了患儿手术率。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没有万能处方,只有精准辨证。”郑丽芳手持粉色听诊器,在一次次望闻问切中,为孩子们量身定制诊疗方案,用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守护着稚嫩的生命。

医者温度:用细节暖心,以陪伴护航

在儿科诊室里,总能看到郑丽芳忙碌的身影:她手持粉色听诊器,笑着摸摸患儿的头,轻声询问病情;转身又向焦虑的家长耐心解释病因,用中医理论拆解病症的来龙去脉。

去年春天,一位母亲带着14岁的女儿小雨(化名)来到诊室。小雨母亲介绍,孩子原本成绩优异,因学习压力出现严重失眠、不愿上学等抑郁症状。接诊后,郑丽芳先安抚了家长和孩子的情绪,而后进行了细致分析诊断。“孩子的情况从中医来看是肝郁所致,就像心里堵着一股气没处散。”她决定采用疏肝理气、镇静安神之法,在开出中药方剂的同时,配合耳穴贴敷外敷,并且坚持进行心理疏导。

治疗初期,小雨不愿出门运动,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孩子心思敏感,学会用他们的视角看问题,才能真正走进他们心里。”郑丽芳在每次心理疏导时,都会借着聊天的机会,融入心理学的技巧,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能接受的方式慢慢引导。在进行了一个月的专业疗法和心理疏导后,小雨睡眠逐渐好转,慢慢愿意出门进行运动,话也变多了起来。调理了2个月后,小雨重新回到校园开始正常上课。“整个治疗过程持续了三个多月,每个阶段的身体状态不一样,后期治疗方案主要根据她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整。” 郑丽芳回忆道。

儿科被称为“哑科”,患儿往往无法准确表达不适,而家长又常常处于高度焦虑状态。“在儿科,医术和沟通同样重要。”郑丽芳深有感触地说。

f240925c1994c430be6068a3bbd3dc6a.jpg

郑丽芳用粉色听诊器倾听“童心”。

“共情与沟通,耐心及细致。”这是经郑丽芳医治后的家属及患者们对她的共同评价。问诊时,她会向家长详细解说病因原理、病情发展过程及预后,让他们对病情的成因和走向有基本认识,从而缓解焦虑情绪,增加对治疗的信服感和依从性。面对患儿,她会拿出粉色听诊器等专门吸引孩子的道具,面带微笑地摸摸孩子的头、给予表扬,消除他们的恐惧情绪,再以鼓励的方式引导患儿自述病情。

在同事和患者家属眼中,郑丽芳是位“全天候医生”。为缓解家长焦虑,她养成了“随时在线”的习惯,手机里存着数百位家长的联系方式,微信咨询总能及时回复。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源于她对医者责任的深刻理解:“孩子的病情变化快,家长每一分钟的等待都是煎熬。”

从2003年穿上白大褂,到2017年执起粉色听诊器,再到如今成为家长们信赖的“郑医生”,22年的时光在郑丽芳身上沉淀出特别的力量,有医者专业的笃定,有母亲般柔软的温暖。二十余年的坚守,郑丽芳收获了无数锦旗和患者的感激。诊室外,刚看完病的小男孩正举着粉色的棒棒糖,认真地跟妈妈说 “医生阿姨的听诊器也是草莓味的”;诊室内,她日复一日坚守,用专业破解难题,用粉色听诊器倾听“童心”,用中医智慧守护童真,让每一个稚嫩的生命都能向阳生长。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邓定蓉 吴数

编辑:蒋楠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衡法在线
  • 法润衡阳
  • 教育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雁城警事
  • 红网小记者
  • 民政
  • 财经
  • 衡阳高新区
  • 文旅
  • 健康衡阳
  • 红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衡阳新闻
  • 头条
  • 书记
  • 市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