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爱桃(右一)鼓励资助的孩子努力学习。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倩 通讯员 唐兰荣 衡阳报道
在衡阳市珠晖区苗圃街道大华社区有一个“名人”,说到她,社区里的居民都会翘起大拇指说“不简单”,她就是退休老干部巫爱桃。
初次见到巫爱桃,她和谒可亲的面容时刻散发出一种爱的正能量,像冬日里温暖的阳光,她乐观豁达、低调淡泊的待人处事态度令人印象深刻。整整33年的捐资助学路,她把爱化作朴素的坚持、无声的给予,把献爱心、做慈善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塑造自己并影响他人,被街坊邻居亲切地称为小区的爱心大使,精神文明创建的带头人。
仁心爱人,捐资助学圆贫困学子梦
今年已85岁高龄的巫爱桃捐资助学始于1984年,当时她任职原核工业七一二矿培训中心任主任。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二工区职工刘和张的家庭非常贫困,儿子刘勇聪明好学,成绩优异,但刘和张每月70多元的工资除了一家的生活开支,已无力再供孩子上学。于是,她隔三差五地给刘家送个30元、50元。
“你永远难以估计,你播下的那粒种子,将来会长成一棵什么样的大树,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在巫爱桃的资助下,刘勇顺利考上了大学,后又在她的鼓励下顺利考上了湖南某矿业大学的研究生。当年,巫爱桃共捐助刘和张家庭达1000元。在上世纪80年代,对一个工薪阶层来说,1000元不是一个小数字。但当巫爱桃看到自己捐助的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她心里无比的踏实和兴奋。自此,这条爱心慈善“长征”路,一走就是33年。“因为我经历过我那个年代不能上学的痛苦,所以我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
巫爱桃所在的大华社区有一户重残特困家庭,女主人周双红生育二胎时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疾病。由于昂贵的治疗费用没能及时治疗,周双红已伴有脑萎缩、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等状况,全家生活仅靠丈夫的微博收入和低保维持,如此情况更别提负担两个小孩的学费,整个家庭面临崩溃。看到周双红的家庭现状,巫爱桃心急如焚,她四处奔波,通过各种渠道联络社会爱心人士、企业老板和政府职能部门,终于为周双红的儿子筹集到21100元学费,圆了孩子的大学梦。
2016年12月,巫爱桃老人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家庭,省文明办奖励给她的10000元奖金全部被其捐献出来,用于支助社区两名重残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
兼济街坊,雪中送炭暖人心
如此捐资劝学的例子数不胜数,巫爱桃的善举已在街坊中口耳相传,但她也深知,自己的力量有限,需要帮助的人却太多。“所以有时候在人多的时候,我有机会就给他们讲身边看到的事,发动他们奉献点爱心。”
“对我本人来说,能吃饱穿暖,住宿有一席之地就行。”平时生活简朴的巫爱桃待人真诚热情,乐于帮助街坊邻居,只要有需要帮忙的,她皆有求必应。邻居唐冬秀家靠丈夫一人上班挣钱养家,两个小孩都在上大学,高昂的学费让其家中一贫如洗。而那时正逢原七一二矿职工异地安置房筹资阶段,如果不按时缴纳安置房款,就视为自动放弃,唐冬秀心急如焚,巫爱桃得知这情况后,毅然借款3万元给唐冬秀以解燃眉之急。
巫爱桃有位邻居叫齐令秀,家中有三个精神疾病患者,仅靠齐令秀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和看病,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对此,巫爱桃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经常去齐令秀家帮忙料理家务,隔三差五送些钱物接济他们。
每当巫爱桃看到自己帮助过的人一个个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时,心中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她常常告诫这些孩子们不要忘本,要用自己的才智和财富回馈社会,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群。“我虽然年纪大了,但只要我还在,慈善之路就会一直走下去。”
33年来,巫爱桃老人把公益助学当作一种道德享受,一种精神养生。33年来帮助贫困家庭和困难学生200余人,累计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赠物、投工投劳总价值100多万元。受她的影响,如今,她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支爱心队伍,爱心 “接力棒”一直在传递着。
来源:红网
作者:谭倩 唐兰荣
编辑:李璐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