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段志刚(右二)带领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志愿者植树。
志愿者们把一棵棵红叶石楠、柏树植入土里,为烈士墓园增添新绿。
红网时刻衡阳3月16日讯(通讯员 李光伟 记者 石珊)3月15日,衡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61名志愿者,沐浴着春风,前往衡南县谭子山镇杨湖村缅怀先烈,植树造林。
该村大乐组的一个山坡上,有一座新砌的名叫“归园”的烈士墓园,牺牲在隐蔽战线的革命烈士段沄、段復、段徽楷、谢小球就安葬于此。
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段志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鹏飞、邹致和、侯明星,秘书长龙雪一带领这志愿者们,在烈士墓园前默哀致敬,听讲解员介绍他们的光辉历史,随后排队缓步走进墓园,瞻仰烈士墓碑。
1949年秋,已经与大陆隐蔽战线建立工作联系的段徽楷和谢小球受中共中央统战部天津特情站派遣,潜入台湾从事策反与情报收集工作。1950年,他俩成功说服段沄、段復作为内应,隐蔽在国民党高层,提供了大量军事、政治机密,策划配合解放台湾时率部阵前起义。1952年,段徽楷的身份暴露,被国民党保密局逮捕。随后,谢小球、段復、段沄牵连入狱。在严刑拷打面前他们死守秘密。为了置他们于死地,保密局最后炮制了震惊两岸的“段沄中将叛乱案”,于1954年2月3日将他们四人枪决。2008年,按照烈士遗愿,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两岸亲人合力,四位烈士的骨灰如愿回到故乡。
山坡上,树枝发芽,草儿变绿。志愿者们来到烈士墓园旁边的空地上,挥动锄铲和汗水,把一棵棵红叶石楠、柏树植入土里,为烈士墓园增添新绿。
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调研员王东生说,烈士化作骨灰长眠故土,他们的精神仍鲜活于世,这样的活动既有政治意义,又有劳动意义和教育意义。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光伟 石珊
编辑:李璐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