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雁城党旗红】党支部“五化”建设让全市1.4万个支部“有里子”“换新貌”
2018-11-23 17:51:57 字号:

【雁城党旗红】党支部“五化”建设让全市1.4万个支部“有里子”“换新貌”

????_20181123172927.jpg

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幸福村村部“新貌”。

红网时刻 记者 蒋楠 通讯员 曹青松 刘志达 衡阳报道

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这是党支部的“五化”建设内容,也是这一年多来,衡阳市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之一。

从制定方案,到打造1000个“五化”建设示范点,再到今年10月,全市1.4万个支部有6027个党支部达到“五化”标准。

短短一年,通过开展党支部“五化”达标创优工作,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全面增强,在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产业项目建设等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万千群众切实享受党建红利。

如今,党群鱼水情深在党支部“五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彰显。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社区)党组织真正成为老百姓谋点子、想法子、探路子,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原本生活贫苦的村民曾志平在党员致富带头人的指导下成为养猪大户,小康路上更有奔头;杨雨华作为一名有着57年党龄的社区志愿者,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模作用,用情用心服务辖区群众;退休教师曾花生加入社区流入党支部,就近感受党组织这个大家庭带来的温暖……

党支部“五化”建设是一扇门,党员揣着服务的热心出去,捧着群众的感谢回来;群众带着好奇走进,盛满笑意而归。

农村党员有分工 幸福村里说幸福

下午3点,整理完自家养殖场的事,吴陆君撑起雨伞,脚步泥泞,向同组的曾志平家中走去。

吴陆君是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幸福村一支部委员,2011年开始从事生猪养殖,如今已成为本村致富带头人。每天下午忙完,他都要到曾志平的养殖场中,查看生猪健康状况,进行养殖技术指导。

????_20181123172917.jpg

幸福村一支部委员吴陆君(右)到曾志平的养殖场中,查看生猪健康状况。

“小猪一定要按照他们的生长情况注射疫苗,保证健康。”在吴陆君每天的嘱咐中,曾志平养殖场中的生猪长势颇好,依靠养殖场,曾志平一家年纯收入达5至10万。

回去的路上,吴陆君告诉记者,在幸福村,大多数党员都有自己的分工,作为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致富是自己的责任,也是身为党员的光荣使命。每天一个小时,吴陆君用双脚为村民开辟致富之路。

“这是管理服务精细化的一部分。”幸福村党支部书记阳福业告诉记者,不仅是支部委员,幸福村党支部还根据无职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科学分类,设置了致富助贫帮扶岗、政策宣传示范岗、民事纠纷调解岗等8个岗位,对每个党员进行设岗定责,让他们都能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_20181123172911.jpg

幸福村党支部书记阳福业(左)在办事大厅接待群众。

“一支部以村干部为主体,他们合办了村办企业;二支部党员主要从事养殖业;三支部党员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四支部党员的工作重心是休闲农业。”说起支部建设,阳福业如数家珍,语气不乏激动,“群众的日子有盼头,幸福村更幸福了。”

吴陆君是一个点,幸福村是一个面,无数“吴陆君”发挥着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努力构建着无数“幸福村”。党支部“五化”建设推动着乡村振兴,在前进的浪潮中回头看,整洁明亮代替了破旧脏乱,坚强有力替换了软弱涣散,勤奋热心也换来了美丽乡村的日新月异。

据悉,全市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两年来共新建、改扩建了443个,村级活动场所大幅改善,基本满足村级组织活动和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群众活动有了更多新去处。

社区支部聚人心 “流动党课”送不停

36年可以见证什么?

1982年便居住在衡阳市蒸湘区长湖乡的杨雨华告诉我们,在36年的时间里,他见证了居住地逐渐城市化,见证了社区成立,见证了第一个党支部的成立,见证了党员管理制度的逐步规范,见证了如今三个党支部的齐头并进。

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步,衡阳的基层党建从青青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一代又一代党员为之不懈奋斗,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_20181123173043.jpg

廖家湾社区81岁的老党员杨雨华牵头组织成立志愿者巡逻队。

今年81岁的老党员杨雨华说,自去年全市开展党支部“五化”建设以来,党员管理更加严格,群众文艺活动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党员出现在志愿服务活动现场,这是支部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一年。

廖家湾社区于2002年成立,2006年随着企业改制,杨雨华的党组织关系转入社区,“闲不下来”的杨雨华发挥着退休党员的余热,牵头组织成立志愿者巡逻队。每周二和周五的晚上,14名队员分工,穿梭在廖家湾社区的大街小巷,他们中年龄最小的67岁,年龄最大的81岁,党员占大多数。

今年以来,杨雨华发现,有许多“新面孔”的老党员自愿加入志愿服务活动,虽然他们的党组织关系不在社区,却经常到社区参加学习、积极奉献。原来,为保证党员组织生活正常化,社区依托“先锋家园”平台,在全市率先创新设立流入党员党支部和流出党员党支部,将辖区内所有党员都纳入有效管理,大量“新面孔”参与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

????_20181123173038.jpg

社区党员组织医护人员为居民义诊。

“社区居民曾花生是名退休教师,加入我们的流入党支部后,经常参加党组织生活,小区有邻里矛盾也积极调解,他说这是党员应该做的。”廖家湾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社区主任彭尹红向记者介绍流入党支部的成员动态,“他们大多数是私营企业、商铺业主、退休党员,流动性大,这里是他们的居住地、工作地,廖家湾社区党支部理应给他们温暖。”

此外,对于在外党员和长期患病卧床、行动不便的党员,社区党总支通过QQ群、微信群和定期上门送学等形式开办“流动党课”。同时,社区党总支利用共产党员、红星云等微信公众号,开展微宣传、进行微教育,及时发布工作信息、开展工作研讨、交流学习心得,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课堂”。

目前,流入党员党支部和流出党员党支部已在全市普遍建立,越来越多的党员能就近参加组织生活、感受党组织的温暖。携着温暖,基层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医院、学校、机关,延伸到田间地头、商圈市场、项目工地,织就了一张密不可分、牢不可破的党建网,绘就着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衡阳蓝图。

来源:红网

编辑:蒋楠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