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脱贫之星⑨|珠晖区:蔬菜大棚“种”出新希望
2018-12-18 10:10:33 字号:

脱贫之星⑨|珠晖区:蔬菜大棚“种”出新希望

     编者按:他们不等靠,不索要,主动脱贫当自立;他们不贪占,不求取,让渡补助与乡民。他们乘着衡阳市扶贫利好政策,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他们是曾经的贫困户,现在的脱贫致富“明星”!10月17日是国家扶贫日,红网将镜头对准这群脱贫之星,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_20181218100259.jpg

这片葡萄园,为刘华付带来3000元收益。

????_20181218100305.jpg

刘华付在自己的蔬菜地里忙活。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唐兰荣 记者 石珊 衡阳报道

眼下的雁城,冬意已浓。但在珠晖区酃湖乡上托村罗家组,村民刘华付却很忙。12月13日清早,刘华付来到自家的蔬菜地里忙活着。菜地里白菜、莴笋等长势喜人。“没想到,今年蔬菜收益已达到5000元。现在地里的莴笋应该还能卖个好价钱。”谈起今年蔬菜的收益,刘华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刘华付今年47岁,先天性四级肢体残疾,和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的妻子肖金花在家中务农。由于多年看病花费了不少钱,因此欠下了不少债务。女儿也是肢体残疾,还在上初中,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2014年,刘华付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蔬菜种植等一系列的帮扶政策,刘华付的生活才渐渐好起来。

“以前家里就是传统种菜,也卖不到几个钱。”刘华付回忆道,除了在家里种点蔬菜外,还经常去周边的工地打零工,收入不大稳定。今年帮扶贫联点单位、珠晖区移民局争取到资金7000元为我架起了大棚,开始种植大棚蔬菜。

种大棚蔬菜,刘华付是个“门外汉”,怎么办?拜师学艺!“刚开始那段时间,隔三岔五就朝附近的蔬菜合作社跑,凡是懂技术、会种蔬菜的都是我师傅。”刘华付说,现在对于何时松土、何时下种、何时施肥、何时灌溉,经过将近一年大棚种植后,俨然已是经验十足。

“我不愁销路。”刘华付自信地说,他种植的丝瓜、茄子有摊贩上门收购,如果一些蔬菜的收购价格没有零售高,他便自己运送到市场卖,一样供不应求。

“大棚好就好在一年四季都能种菜,都能挣钱。自从蔬菜大棚建成,种植的蔬菜产量高了,还没到收获季节,就有摊贩主动上门收购,价格给的也合适,这下收入就稳定了,感觉日子也有奔头了!”说起自己种植的大棚蔬菜,刘华付满面笑容。说着,刘华付还带记者参观了他在蔬菜大棚旁种植的葡萄园,“再过半个月,我就要给葡萄剪枝了。”刘华付一边说一边比划,要想把好葡萄种好,不懂技术不行,防虫、疏花、疏果……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这个园子只有0.8亩,预计葡萄收益达3000余元。

在从葡萄园往回走的路上,刘华付告诉记者,为了填补家用,妻子肖金花病情稳定时,也在附近一家餐饮店做洗碗工,为家里增加了近8000元收入。

据了解,今年以来,扶贫工作队在推进精准脱贫,促进贫困户增收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资金、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结对帮扶人、上托村村主任刘庭发介绍,刘华付一家的医疗保险、家庭医生、残疾人生活补贴、特惠保一站式结算等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今年珠晖区慈善总会还给刘华付发放帮扶资金2000元。在产业扶贫方面,帮其小额贷款资金投股衡阳市仙碧蔬菜专业合作社,分红1000元。

当村里人谈起刘华付一家时,总是赞赏有加:“十分勤劳,真的是下狠。”寒冷的冬日,刘华付依旧在大棚里忙个不停,说起明年的愿望,他说:“来年再加把劲,多种点菜,辛苦点可以让日子过得更好。”

来源:红网

作者:石珊

编辑:梁丽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