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右)在心理咨询室辅导学生。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唐兰荣 记者 谭倩 衡阳报道
有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有人说,师是植根于爱的一群人。珠晖区茶山坳镇复兴小学女教师刘艳,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因材施教;在扶贫路上克服困难,成为了贫困生们的暖心妈妈。她,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人民教师的含义。
走村串户成风景线 教学、扶贫两手抓
校园里,刘艳是优雅知性的好老师;扶贫路上,刘艳则是校长的好帮手。
刘艳所在的复兴小学坐落于茶山坳镇北片,是珠晖区地处最偏远的村校之一,学生来源于皇田、大昌、古城、黄洲等村,其中皇田、大昌2个村为省级贫困村。学校教师少、扶贫任务重,压力大。经过前期摸排,共有贫困生91人,其中校内贫困学生29人,校外走访对象57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5人。面对这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复兴小学领导和教师没有退缩,积极面对。由于学校师资不足,校领导找到了刘艳,希望她能协助校长做好学校的扶贫工作。年轻的刘艳毫不犹豫,满口答应了下来。
从那一刻起,刘艳便又多了一个身份,成为一名帮扶责任人。接下扶贫工作后,刘艳开始入户走访。除了备课和批改作业,一个个中午、一个个黄昏,刘艳跟着校长走村入户,认家门、熟家底、讲政策,在短时间熟悉了辖区内所有贫困生的基本情况。凭着这股韧劲和热情,刘艳走遍了周边的大小村落。时间久了,她对村里的情况了然于心,哪家有几口人、因为什么原因致贫,主要困难是什么,她都记在心上。
“作为一名乡村女教师,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教在农村,我对农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对孩子们也有天生的热爱,我很高兴加入扶贫队伍。”刘艳老师如是说。
刘艳协助制定了学校攻坚作战图,系统精准制定了帮扶计划、方案,做到了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全校有贫困生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帮扶清单“四有”,定计划、定任务,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扶贫工作。
刘艳常说,对老百姓要耐心、细心、热心,“村民给我搬凳子,我接过来就坐下,不会纠结凳子脏不脏;村民给我倒水,我接过来就喝,也不去在意杯子是否干净。村民们慢慢了解我,把我当亲人,‘刘老师’喊得很亲热。”
留守儿童的最美“妈妈”
下午放学后,刘艳带着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来到贫困户刘孝健的家中,看到刘老师,刘孝健连忙叫老师好。
十二岁的刘孝健还说不清几个字,行动笨拙,无法正常上学。刘艳固定每周给他送去一些铅笔、彩笔、文具盒、练习本等学习用品,耐心地教他画画,教他欣赏世界的美。刘艳告诉记者,刚开始与刘孝健沟通时,困难重重,一个简单的发音她至少要教上百遍。
“我会一次一次地教,一遍一遍地重复,一个音节一个音节教他们拼读,只要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我都会感到非常欣慰。”珠晖区茶山坳镇复兴小学教师刘艳说道。
“不抛弃每一个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这是刘艳在扶贫日记中写下的心声,也是她对精准教育扶贫工作的态度。
茶山坳镇留守儿童多。自担任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以来,刘艳关心班级每一个学生,从细微处关心学生,做有根的教育,有魂的教育。班级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有着丰富农村教育经验的刘艳,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活动,让学生在大家庭里感受着集体的温暖,感受着留守儿童的最美“妈妈”的关爱。
“为了这一群孩子,她把家里的孩子交给了自己的婆婆,为了这一群留守儿童,把自己的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她这种大爱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珠晖区茶山坳复兴小学校长尹强。
珠晖区茶山坳镇中心学校校长陈华俊说,希望刘艳的正能量带动更多的老师、更多的家长和社会一些爱心人士参与到教育扶贫(工作)当中来,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关爱,让他们在社会当中能够很好的成长。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刘艳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教在农村的普通乡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苦干,在脱贫致富的行程中积极作为,扶贫路上书写的是学生的希望,广袤大地上沉淀的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在刘艳身上,民本是其思想基础,实干是其为人情怀,创新是其不懈追求。
现在的刘艳仍是那么积极、乐观。她骄傲地说:“责任使命在肩头,教育扶贫在路上。在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役里,我们女同志能顶半边天!”朴素无华的言语,正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扎根偏远村小,倾心扶贫,决战贫困的初心与最美写照。
来源:红网
作者:谭倩 唐兰荣
编辑:梁丽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