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衡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郑建新
中共衡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邓群策
(2019年10月17日)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第6个国家扶贫日暨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狠抓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实现了26.6万贫困人口脱贫,322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唯一的省级贫困县祁东县成功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7.1%降至0.98%,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跃居全省同类市州第二,打了一个“翻身仗”,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
当前,距离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只有一年多时间,向中央、省委和全市人民交卷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脱贫攻坚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集中总攻阶段,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巨大。全市还有6.1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按计划今年将实现脱贫4.4万人以上,现在未脱贫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聚焦精准,攻坚克难,持续发力,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驰而不息地指导扶贫、部署扶贫、督战扶贫,响鼓重槌、高位推进,为全党树立了榜样。今年6月开始,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扶贫就是守初心、担使命最好的例证,可以说,抓不好脱贫攻坚工作,就是没有践行好初心和使命。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检验,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为指引,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政绩观、事业观,进一步明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从严从细从实把各项工作抓出成效,以脱贫攻坚的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进一步压实攻坚责任,转变工作作风。打赢脱贫攻坚战,组织领导是保证。必须坚持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坚决按照“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全力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转变作风是关键。作风建设攸关脱贫攻坚成败,脱贫攻坚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质上都是作风问题。必须通过严格考核评估以及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双管齐下”,倒逼各级各部门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确保脱贫结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打赢脱贫攻坚战,齐抓共管是基础。各级党委政府作为一线的“司令部”和“指挥部”,必须带头做好表率,发挥主导作用,切实担负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各级扶贫部门作为脱贫攻坚的“参谋部”“作战部”“后勤部”“督导部”,必须充分发挥综合协调、指导调度、督查督办等作用,积极动员各类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要求落实到位。各行业扶贫部门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份内职责,运用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做好扶贫工作,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确保各项扶贫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驻村工作队是冲锋在脱贫攻坚最前沿的“指挥者”“战斗者”“执行者”,必须坚决克服“过关”“松懈”“自满”思想,时刻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逐村逐户深入走访,掌握群众意愿、摸准问题症结、吃透村情贫况,并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进一步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能到时候都说完成了脱贫任务,过一两年又大规模返贫。脱贫攻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打赢”的进度、“打好”的质量,越到最后关头,越要注重脱贫质量,越要巩固脱贫成果。必须更加注重解决兜底保障方面的问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重点关注贫困户和仍住危房、享受低保、大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群体,以“大清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吃准吃透、用好用足政策资源,确保每项政策都落细落实、到户到人。必须更加注重解决质量提升方面的问题,既要做到精准施策,严格脱贫退出的标准程序,抓好未脱贫户的高质量脱贫;又要把脱贫户的成果巩固好,防止再度返贫。结合我市实际,重点抓好产业、就业扶贫等工作,进一步发展我市的油茶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建立健全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多渠道开发就业扶贫车间,千方百计给贫困家庭提供就业机会,将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给贫困户,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必须更加注重解决内生动力方面的问题,切实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切实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的做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进一步广泛宣传动员,凝聚强大合力。人心齐,泰山移。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只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方发力、同频共振,才能不断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凝聚起万众一心的攻坚合力。必须进一步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方式,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必须坚持线上线下一同发力,充分发挥消费扶贫优势作用,积极抢抓大力推进消费扶贫的良好机遇,完善扶贫产品上行物流体系,优化健全产品供应、企业需求、消费对接“三位一体”的衡阳消费扶贫网络平台,以信息化拓展销售渠道范围,实现贫困地区农产品与市场精准对接,推动消费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构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良好扶贫氛围。
同志们,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历史使命,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以最强执行力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为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最美地级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红网
作者:郑建新 邓群策
编辑:梁丽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