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大暑下的农民工:“错温”上班 不再忧“酬”
2020-08-07 17:18:19 字号:

00.jpg

中铁城建集团衡阳总部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

红网时刻 记者 王敏 通讯员 韦丽梅 陈华锋 衡阳报道

赵光江最近心情挺好,从老家传来消息,儿子今年高考524分,超贵州省理科一本线44分。唯一的“甜蜜负担”就是儿子填报自愿自己帮不上忙,即使如此,他还是让工友帮忙在手机上下载了百度,浏览记录显示都是各类大学。

儿子上大学需要钱,要是放在以前,赵光江或许还心有忐忑,但现在他一点都不担心。

底气,来自哪里


3d.jpg

杨中明、姜艳云夫妇

赵光江是贵州凯里人,今年5月底来到中铁城建集团衡山科学城PPP项目干活,是一名钢筋搬运工。“看这,短信提醒到账6500块。”赵光江指着手机说,每月15号左右发工资,只要肯干,不用担心钱的事。

今年5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施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的专门性法规。

为保障《条例》的贯彻落地,按照中铁城建集团公司要求,衡山科学城PPP项目实行分账管理,在计量支付环节把农民工工资支付要求作为进度付款的必要条件。同时,配备劳资专管员,设置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每月按期公示银行代发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明确规定,分包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项目部先行清偿,再依法进行追偿。

同时,项目部还通过班前讲话、宣传橱窗、短信群发等形式,加强《条例》的宣传教育,提升农民工依法理性的维权意识。

来项目的第二天,赵光江就填报了工资卡,也了解了《条例》的相关内容。“那些专业的话咱也看不懂,但有一点咱明白,肯定不会拖欠工资了”,这是赵光江的底气。

上午10点,明晃晃的太阳持续炙烤,没有一丝风,管廊模板钢筋的表面已然成为了“烤箱”。

趁着休息的间隙,杨中明在工地附近的小卖部买了一瓶冰水,给爱人姜艳云送过去。两人是工地上少有的年轻民工夫妻。因为不用担心工资问题,小两口一合计出了门,刚来项目没几天。

“三个崽要养,家里还有老人,女人干这活确实辛苦,但没有办法,她自己也要求出来。我俩都没读什么书,崽一定要好好读书”,谈及爱人和孩子,拘谨的杨中明话才多了些,既有对爱人的心疼,也满怀对孩子的责任。

关怀,无处不在


4yu.jpg

周墙与工友在加工钢筋。

节气进入三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为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中铁城建集团衡阳总部基地项目全面推行“错温”施工,上午10点30分至下午5点工人们休息,其他时间段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施工。

周墙,贵州遵义人,2月底疫情好转复工后就来到了项目。搬运、上机、压切……整个动作娴熟顺畅、一气呵成。他和工友两个人一天可以加工10吨钢筋。

“热是肯定的,一个班下来,除了自己带的茶水,还要喝几瓶矿泉水。”周墙抹了一把额头密密的汗珠,“项目部每两天发一盒藿香正气水,这玩意虽然难喝,但管用。”周墙幽默地笑着说。

有时候还会有惊喜,项目部会安排送一些冰镇西瓜、冰镇凉茶。“两个人可以吃掉一整个西瓜,那感觉相当‘巴适’。”周墙秀了一把四川话。

为丰富工人们的业余生活,项目部设置了专门的民工活动室,下班时间或者是雨天休息的时候,工人们可以打打乒乓球和台球。

这里,像个家了

盆栽豆角的藤蔓在微风中轻轻摇摆,洗衣池水流哗哗,闲不住的孩子喝着饮料来回奔跑大声欢笑……这是中铁城建集团衡阳总部基地项目民工宿舍的一幕。

放暑假了,很多工人把妻儿从老家接过来,短暂的相聚。“老婆孩子在身边,这里,像个家了。”这是很多工人的共同心声。

大片肉、酸菜鱼、蚕豆肉末、清炒豆芽、凉拌海带丝……上午10点半,午餐开饭,走进民工食堂,一阵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

项目部有4个民工食堂,供大家自由选择,一日三餐只需24块钱。“干净卫生,味道也不错,这是我打工以来碰到的最好的食堂。”一名工人喝着啤酒说道。

食堂师傅介绍,为保障工人的营养摄入,一般两天换一次菜品,有时候还会根据工人的家乡口味,专门准备菜品。“吃得饱吃得好,才能干好活。”这话说的在理。

采访结束了,那一张张黝黑的脸庞,一双双真诚的眼睛,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幕幕挥汗如雨的场景,仍萦绕在记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是他们,寒来暑往,勤耕不辍;是他们,无怨无悔,甘为尘泥。在这里,向他们致敬——工地上最可爱的人!

来源:红网

作者:王敏 韦丽梅 陈华锋

编辑:李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