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攻坚干部考察调研丨用情用力驱“穷魔”
2020-08-27 23:25:12 字号:

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攻坚干部考察调研丨用情用力驱“穷魔”

用情用力驱“穷魔”

——记邵阳市住建局(人防办)驻金兴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贺友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郑丹枚

通讯员 肖钱伟 阳望春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茅坪镇金兴村村民眼里,邵阳市住建局(人防办)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贺友涛是“天降神兵”。

他驻村帮扶3年,靠着一股韧劲,瞄准产业不放松,先后帮金兴村办起9大产业,让一个贫困村的特色产业年产值达1000万元。

村民说,贺队长是“大能人”,让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唐孝宽说,老贺是好队长,懂政策、干实事、敢担当、真扶贫、扶真贫。

在我省4月启动的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考察中,贺友涛获得好评。

“项目”思维办产业

8月20日,阳光明媚,金兴村莲荷基地一派生机盎然。

已是初秋,荷花花期渐近尾声,贺友涛又琢磨起莲子“生意”:“七八月赏花,八九月卖莲子,接着卖莲藕,得准备建莲子加工扶贫车间,到时村民有做不完的事。”

年初,原在武汉从事荷花产业的村民唐孝联,受疫情影响,不能回去上班。贺友涛找到唐孝联:“老唐,在村里搞个莲荷基地怎么样?”

“贺队长,虽然我也想为村里做点事,但种荷花不容易,我怕做不好。”

“不要担心有困难,工作队和村里会全力支持你、给你兜底。”

3月,在贺友涛的帮扶下,唐孝联投资300万元成立金兴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流转200亩土地,仅用2个月时间,莲荷基地便建成了。

7月,荷花盛开时,各地游客络绎不绝,赏景、吃农家饭、买“土货”……金兴村民端上了乡村旅游“金饭碗”,莲荷基地也成为村里的第九大产业,全村67户1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基地的带动下实现增收。

唐孝宽说:“村里以前底子薄、思路陈旧,如今村里产业遍地开花,靠的是老贺尽心尽力和他的‘项目’思维。”

2018年,贺友涛驻村后,第一件事便是访村民、摸底子,不久就拿出金兴村帮扶3年规划方案,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

“要想真脱贫,产业是关键。”如何做实扶贫产业,贺友涛使出项目建设“三板斧”——出规划、定时间、抓落实。他采用“能人+基地 +合作社+农户”模式,一项一项抓落实。

村民唐建成2017年成立“建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西瓜50余亩,带动力不强。2018年,工作队投入40万元帮助唐建成扩大种植规模,当年种植面积达200余亩,村里122户贫困户可从中分红9万余元。

如今,金兴村办起扶贫车间,成立水稻种植、山羊养殖、果蔬种植等7个合作社,办起乡村旅游发展公司,各项产业欣欣向荣。去年,依托产业发展,全村人均增收3000多元。

“真情”守护助脱贫

“如果没有贺队长的贴心帮扶,我可能还在打工,至今仍是两手空空。”37岁的脱贫户唐孝柱说,他的妻子患病不能干活,2个小孩正在读书,全靠他一人打工维持生计。

考虑到唐孝柱有种植蔬菜的经验,贺友涛便鼓励他回村种植红茄。起初,唐孝柱顾虑重重,贺友涛一句“你只管把菜种好,剩下的交给我”,让他吃了“定心丸”。

2018年,唐孝柱从广东辞职回村创业,在贺友涛的帮助下,流转土地50亩,并从县里申请到产业帮扶资金。当年,唐孝柱的红茄丰收,贺友涛又为他在东莞找到销售渠道,最终获利15万元。唐孝柱家顺利摘掉了贫困“帽子”。

为激发村民创业积极性,贺友涛专门设立种养产业发展奖,从村级产业资金拿出10万元,只要村民创办的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年终便能分到这些奖金。

“贺队长帮我找场地、找资金,找有技术的合作伙伴,多亏他,我才能把合作社办得这么好。”唐永光说。去年,他成立了金兴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饲养3000羽鸡,年底销售一空。今年,唐永光扩大规模,养了1万羽鸡,并与12户贫困户建立委托帮扶,带领大家共奔“致富路”。

贺友涛说:“发展好产业,就是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才能帮助他们稳定脱贫不返贫。”

“超前”规划谋未来

去年,金兴村修了一条4.5米宽的两车道通组水泥公路,交通更畅达了。

为何要修这么宽?贺友涛说,村里想搞乡村旅游,路窄了,旅游大巴难进来。

这条连接村主干道、长0.8公里的公路尽头,正是莲荷基地。记者疑惑,莲荷基地不是今年才规划建设的吗?

“我们都佩服贺队长的‘超前’思维,建莲荷基地是偶然,但乡村旅游早在他的规划里了。”唐孝联感慨道。

一条大道带“火”金兴村的“荷花”游。7月赏荷季,最多的一天接待游客上千人次。贫困户唐孝威准备把自家的房子改造成农家乐,“想不到旅游火得这么快,今年没赶上,明年准备大干一场。”

2018年以来,贺友涛多方奔走,争取资金220万元,为村里修了4条水泥硬化道路。

“过去,泥巴路难走,大家都出去打工。如今,村路通了,村民留下来了。”贺友涛介绍,今年有50多名村民留在村里务工,摘莲子、做基建、进合作社……

阳光洒向莲荷塘,田田的叶、亭亭的茎和娇艳的花,美不胜收。“我有一个梦想,等到结束驻村帮扶,村里已是产业兴旺,村民再也不愁没事干,忙里偷闲,就来这里看看荷花!”贺友涛望着荷塘,有些“醉”了。

■考察调研手记

4月至6月,按照省委决定,省委组织部派出考察组,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专项考察调研,了解掌握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表现,发现识别优秀干部,为基层干部加油鼓劲。

考察调研组走访了解时,不论是市、县各级领导,还是基层干部群众,说起贺友涛都赞叹不已。在城步苗族自治县,贺友涛先后在德胜村、金兴村扶贫,驻村几年来,他把心“沉”在村子里,一腔真情服务群众、谋求发展。2017年,德胜村从原来的“落后村”整体脱贫,变身“美丽乡村”。原先贫困落后的金兴村,如今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用心、用情、用力。”考察调研组组长洪真健表示,贺友涛扎根苗乡6年,对当地老百姓有一股子为民服务的情怀,倾尽全力为民付出,成效十分显著,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贴心人”。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8月27日03版)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张立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