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衡山“90后”扶贫干部:来到万家 服务“万家”
2020-09-04 21:24:55 字号:

图片1.jpg

李斐亚与村干部一同整理工作台账。

图片2.jpg

李斐亚走访贫困户。

红网时刻 通讯员 赵诗 唐欣颖 记者 宋美君 衡阳报道

“要不是这小伙子已经结婚了,我们这些大妈们都想给他介绍对象,当我们万家村的女婿呢!”9月3日晚上7点,衡山县白果镇万家村广场热闹非凡,村民们穿着跳舞服装欢快地跳着广场舞,舞群中,一个高瘦的身影备受关注,他,就是万家村的驻村扶贫干部李斐亚。

2019年6月,李斐亚从衡山县自然资源局国土所的一名普通员工,成为了衡山县自然资源局驻白果镇万家村的一名扶贫工作队员。

初到扶贫工作岗位时,相对其他扶贫干部,李斐亚显得有些青涩,当贫困户询问扶贫政策时,他常常被村民问得哑口无言。“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刚开始,我没有工作经验,经常怀疑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岗位。”

而挡在李斐亚面前的困难,远不止这一个。“年纪轻,无经验,干不成什么大事”这些标签都被默默地贴在了这位“90后”扶贫干部身上。为了尽快“吃透”扶贫政策,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李斐亚经常在堆积如山的材料里,一看就是一整天,边看边思考、边看边总结,将扶贫工作要点记在笔记本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类、扶贫对象基本信息、帮扶信息采集录入、精准扶贫档案整理、配合开展脱贫摘帽认定、完善扶贫数据库……李斐亚从一名“门外汉”变成了“扶贫知识小能手”。无论是群众打电话询问扶贫政策,还是领导了解与脱贫有关的各种数据,他都能对答如流。

家住万家村新屋二组的彭恒军,是李斐亚的帮扶对象之一,“刚去他家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很待见我。”李斐亚回忆,第一次看到彭恒军的时候,这位70多岁的老爷爷虚弱地躺在床上,让他心疼不已。即便是看到扶贫工作队的到来,彭恒军的妻子杨月娥也并没有很热情,觉得上面派下来的扶贫工作者就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

群众的不信任让李斐亚在夜里辗转难眠,可是该怎么打破这层不信任的隔膜呢?通过与领导同事的沟通交流、向村干部虚心请教,李斐亚渐渐明白到:虽然自己是“好心人”,但还没成为村民的“知心人”。

如何才能成为群众的“知心人”呢?李斐亚用了“最笨”的方式,那就是“拉家常”。从那天起,一有时间,他就会去彭恒军家走访,帮老人家打扫卫生,与老人扯家常,经常对老人病情嘘寒问暖,拉近彼此的距离,了解这个贫困家庭急需解决的困难,不断更新帮扶计划。终于,杨月娥的态度渐渐发生了转变。

2019年11月,彭恒军因病去世。李斐亚在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往其家中吊唁,安慰杨月娥的心情,帮忙丧事。因为担心杨月娥独自留守家中,无依无靠,于是李斐亚去看望老人愈发勤快了,逢年过节更是经常买水果上门慰问老人。老人独自出行不便,他亲自驱车带其到镇上赶集、帮其办理存取款手续。“老伴儿去世后,就我一个人在家,小李就跟我自己的孙子一样,时常来看我,我真的很开心。”杨奶奶今年已经76岁了,李斐亚的关心弥补了老人家子女没在身边的遗憾。

除了杨月娥家里,李斐亚还时常走村串户,今天到这户人家坐坐,明天去那家走走,一年的时光,万家村的每一条路上都留下了他匆忙的脚印。

闲暇之余,夜间无事时,李斐亚会来到村广场,与村里的大妈们一起欢快地跳广场舞。李斐亚回忆,他的爷爷于上世纪70年代在万家村也工作过几年,在他看来,他与万家的感情不但是工作、生活日益相处的情分,更是一种祖辈延续奋斗的缘分。

去年6月份,经白果镇党委政府批准,李斐亚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后因驻村工作原因,组织关系转入万家村,今年6月22日在村里被批转正,李斐亚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这更加深了我对万家村的感情,不管以后工作调动去何处,万家都是我的家!”李斐亚笑着说。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李斐亚的工作劲头更足了,“看到贫困户脸上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欣慰。万家村是我的第二个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真正帮助到他们脱贫致富,大步迈向小康生活!”李斐亚说。

来源:红网

作者:赵诗 唐欣颖 宋美君

编辑:李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