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人体供血的“总阀门” 坏了咋办? 南华附一心血管内科有不开胸行瓣膜置换术的妙招
2021-07-14 15:36:10 字号:

人体供血的“总阀门” 坏了咋办? 南华附一心血管内科有不开胸行瓣膜置换术的妙招

7月2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联合超声影像科、麻醉科、心胸血管外科、急诊医学科ECOM小组等多学科团队在心脏介入影像中心成功开展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74岁的患者王爷爷因为反复头晕、乏力、胸闷、气促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在医院就诊,完善检查后,确诊为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关闭不全,心脏扩大,心功能Ⅲ级)。

据了解,主动脉瓣是心脏与主动脉之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是全身血液供应的“总阀门”,主动脉瓣狭窄会导致血液难以从心脏射出,射血分数低,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射出去的血液又会回流到心脏,这样不但造成全身器官血液供应不足,又会造成心脏负荷增大,最终引起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包括先天性、风湿性及钙化性。其中,主动脉瓣钙化性狭窄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病因,其患病率是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主动脉瓣置换的首要病因及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也是TAVR的适应人群。该疾病一旦出现心脏症状,其生存期一般小于5年,针对这种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开胸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但该患者74岁高龄,体质衰弱,进行多学科会诊(MDT)后,认为该患者无法耐受风险较大的外科瓣膜置换手术。

经过严密充分的会诊讨论及医患沟通,家属强烈要求手术,心血管内科团队决定为该患者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TAVR与传统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置换术相比,不需要开胸,而是通过动脉穿刺,经特制的输送系统将人工瓣膜送到主动脉瓣的位置来替代原有病变的主动脉瓣,且具有术后不会有较大的伤口、患者感受良好、术后恢复快等的独特优势。

为确保手术顺利,手术后患者能尽快恢复,团队全体成员多次反复沟通、讨论,制定各种风险的应急处理方案。患者全麻后,成功穿刺右股动脉,通过穿刺点输送系统将瓣膜输送至病变的主动脉瓣处,经过严密的心电监护、心脏食道超声引导,手术团队在心室快速起搏下,使得收缩压降到60mmHg、脉压差小于10mmHg,此时释放人工生物瓣膜取代自身病变的瓣膜,食道超声检查及主动脉造影检查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工作正常,术后0压差,手术完美结束。(朱嘉林 实习生 李曾 通讯员 刘凤刚)

来源:掌上衡阳

编辑:王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