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大国重器“华龙一号”首台核能发电机研制成功,到海内外首座反应堆并网发电成为国家名片;从“人造太阳”核心部件研制成功,到在成都建成并实现放电……我国核工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并且持续向民用领域积极延伸。
近年来,核技术应用作为发展迅速的战略新兴产业,已经广泛融入我们的生活。
红网时刻 记者 谭倩 衡阳报道
67年前,凭借“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豪气,在中国南方城市衡阳,一群核工业人以“敢为人先、以身许国”的精神,见证着中国核技术发展的艰辛与辉煌、初心与未来,书写了非常重要、非常辉煌的篇章。
从曾经的“国之光荣”到今天的“强核报国”,衡阳如何发挥特色优势,在融入中部崛起发展大局中,以“核”之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近日,记者借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中部)核技术产业应用高峰论坛在湖南召开之际走进衡阳,探寻衡阳核工业发展的“前世今生”,感受这座城市续写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使命担当。
辉煌岁月 衡阳核工业的那些往事
来到衡阳,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回望核工业的光辉历史。
记者了解到,“二五”期间,衡阳是国家重点布局的核工业基地,建设了二七二厂、七一二矿、七一〇厂、四一五医院等核工业重大项目,创建了我国铀矿冶第一学院——衡阳矿冶工程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所铀矿开采以及应用的研究所——核工业第六研究所。
特别是二七二厂和七一二矿,他们曾为研制“两弹”隐姓埋名。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坐落在湖南省衡东县的七一二矿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提供了第一次核试验的大量核原料。
▲ 二七二厂。
据相关资料显示:1956年8月17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建设原子能工业的协定。1958年5月,中央批准了二机部上报的“五厂三矿”选点方案,其中二处即在衡阳,即衡阳铀水冶厂(272厂)和衡阳大浦铀矿(712矿)。
▲195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奔赴核工业基地衡阳。
衡阳的二七二厂于1958年8月开始兴建,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铀水冶纯化厂,担负着从铀矿石和铀精矿中提炼二氧化铀的艰巨任务。那个年代,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放弃在城市中相对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从全国各地奔赴二七二厂,怀着献身第一代核原料加工事业的豪情壮志,克服重重困难,攻克许多技术难题。
经过四年时间的不懈努力,二七二厂生产出了我国第一批合格的二氧化铀,填补了我国核工业铀原料生产工艺技术的空白,谱写了我国核工业铀水冶纯化从无到有的新篇章。直到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改革开放之后,为响应中央的政策方针,二七二厂开始利用衡阳盐卤地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兴建纯碱工程,率先研制核电“二氧化铀”产品,为核电站提供燃料。
1996年,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从当年7月30日起暂停核试验,二七二厂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厂碑。
转型升级 “老火车头”驶向何方
时间飞逝,进入二十一世纪,如二七二厂、七一二矿这样的核工业基地揭开了神秘面纱。衡阳这座城市面临着新的挑战:承载荣光的“老火车头”驶向何方?
记者关注到,2021 年6月,国家8个部门正式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发布的纲领性文件。希望集中优势力量快速打通我国放射性同位素生产路径,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
可以说,湖南利用本省的科研载体开展相关布局正当其时!
医用同位素是核医学诊疗的物质基础,利用医用同位素对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等重大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碘-131’是最常用来治疗甲亢的药物,如果国外停止供应,我们许多甲亢病人就可能会得不到及时治疗,这对其病情甚至生命都会有影响。”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负责人向观潮君举例。
从国家重大需求层面来看,在当前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的大背景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被美国制裁,国产替代将是今后不可逆的过程。
根据测算,今后医用同位素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每年常用医用同位素需求量将以5%-30% 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需求总量将增加10倍以上。然而国内除氟-18外,其他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基本依赖进口,一旦国外限制出口,国内癌症患者的生命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产业升级和双循环经济中,绕不开关键产品与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放眼湖南,要发展核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衡阳在产业基础、政策导向、科研实力方面,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21年11月,衡阳在原有8大重点产业集群、14条产业链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一核两电三色四新”,“火车头”一核即核技术应用产业。
衡阳拥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兼有南华大学坐镇,在“核”“医”方面拥有多个国家高水平科研团队,在医用同位素产生、核素分离与提取、药物研发、临床试验、辐射防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储备。
▲ 近年来,南华大学在核医结合领域全面发力。
在南华大学“核医结合”发展理念的带动下,其6所直属医院核医学科发展迅猛。其中,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是湖南省内最早开展放射性核素临床应用和研究的单位之一。
特别是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因核而生、为核服务,在核医结合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与优质的物理空间。这家医院原为核工业 415 医院,其自主研制SPECT断层显像体积积分法测量甲状腺重量技术,在中南地区独家使用,测量准确度达97%,治疗人数、治疗水平居中南地区前列。
▲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原为核工业 415 医院,是湖南省最早开展放射性核素临床应用及研究的单位之一。
可以说,衡阳发展核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衡阳可以在医用放射性同位素这个核技术产业中大有可为!
精准发力 融入中部崛起发展大局
有了方向,衡阳在融入中部崛起发展大局中如何精准发力?在核技术应用产业项目谋划和建设上有哪些进展?
2021年12月,全国首个核技术应用特色高新区——白沙绿岛高新区获批落户衡阳,这是衡阳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征程中的一件大事。
白沙绿岛高新区的设立是衡阳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目前,园区充分发挥衡阳核工业产业基础和中核集团在核领域的领军优势,积极发展高端医疗装备、核工业装备、新兴核材料、核素医疗、辐照加工、核环保等产业,并且加强与南华大学的产学研用交流,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核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形成从研发到产业化生产的完整通路。
经过3年多的运作,白沙绿岛高新区围绕中核集团在衡原有产业布局的上下游拓展及新引进全新重大项目两个方向,园区产业导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2021年,核技术应用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产值达45.9亿元。
“今后,衡阳将以全新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坚定不移走‘融入发展、融合发展、融洽发展’之路。”衡阳市委书记秦国文表示,将进一步明确核技术产业链发展的定位与目标,延伸补强上下游产业链,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推进核技术应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衡阳核技术应用产业改革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这些伟大,皆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昨天的衡阳,因“核”而荣;今天的衡阳,因“核”而兴。无论是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夜以继日的战斗,还是改革开放后不遗余力的求变,亦或是信息时代下破釜沉舟的革新,衡阳核发展之路踏出的每一步,都体现了“勇”字当先的气魄与胆识。
来源:红网
作者:谭倩
编辑:李璐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