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统一发放房屋不动产权证。
拿到房屋不动产权证的居民笑逐颜开。
业主为社区送来“尽职尽责情系业主,热心服务暖至人心”锦旗。
红网时刻衡阳9月10日讯(通讯员 唐兰荣)“这次不动产证终于拿到手了,感谢社区为我们居民做了一件大实事。”白渔潭社区(白渔潭园艺场)安置小区居民廖章林接过红彤彤的不动产权证,脸上写满了喜悦。这是9月9日珠晖区衡州路街道白渔潭社区举行发证大会的一个场景,像廖章林一样,白渔潭园艺场安置小区的180户居民,终于拿到了盼望许久的不动产权证,而他们盼望这个证已经有10多年了。当天,全体业主还为社区送来“尽职尽责情系业主,热心服务暖至人心”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衡阳市白渔潭园艺场创建于1961年,是由安置白渔潭水电站库区移民和电站建设者组建而成的事业性国有农场。2009年,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搬迁建设工程指挥部与居民签订衡阳市白渔潭园艺场拆迁户安置房建房合同。
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2008年,白渔潭园艺场安置房在区指挥部领导下启动第一期A、B、D三栋安置房建设,2010年,启动第二期F、G、H、I四栋安置房建设,共180户。2013年,白渔潭园艺场完成改制。2017年正式成立白渔潭社区。自建成分房以来,居民陆续入住。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已入住的居民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成为居民的心结。
“一本房产证,不仅关乎住有所居,更影响着落户、入学等重要民生诉求。街道、社区对此高度重视,区里相关部门也大力支持,解决了重重困难,终于把证都办下来了。”谈起为居民办证的历程,白渔潭社区党支部书记曾玲感慨万千。
曾玲告诉记者,根据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白渔潭园艺场安置房项目申请进入遗留问题处理,珠晖区集中化解房地产办证遗留问题临时党小组办公室多次电话和信息催办,但因原项目指挥部已解散,一直无人办理。
就在大家快放弃希望的时候,2021年,白渔潭社区接到催办函,白渔潭安置小区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被白渔潭社区提上了议事日程。“对这样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迎难而上、主动作为,视为必须啃掉的骨头。”
自启动化解房地产办证遗留问题工作以来,白渔潭社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贯彻落实市、区及街道关于化解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相关会议精神,成立工作专班,与居民沟通、解释当前政策,明晰推进步骤,倒排时间,全力推进该小区“化遗”工作,给居民吃下了“定心丸”。社区先后与第三方公司对接签署测量和检测合同,出具规划核实测量报告、土地核验报告、房产测绘成果报告和结构安全性鉴定报告。
白渔潭社区数次召开调度会,协调各部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快推进办证各项工作开展,并做好矛盾化解工作。2021年12月,进入办理分户产权登记的工作流程。社区工作人员兵分两路,一班人员配合珠晖区税务局迅速为纳税人办理核验登记、资料录入等业务;另一班人员组织指导居民填写相关申报表格,圆满完成小区180户的契税缴纳。
曾玲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奔走,在珠晖区化解办、衡阳市住建局、衡阳市国土局、衡阳市消防队、衡阳市化解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街道、社区两级持续努力下,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得以化解,这批房屋不动产权证终于办下来了。于是,我们立即召开发证大会,把“红本本”早日发到居民手上,困扰180户居民10多年的房本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小小的红色本子,给居民群众带来的是大大的踏实感、幸福感。
来源:红网
作者:唐兰荣 谭倩
编辑:石珊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