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到地方,深化“放管服”改革暨优化营商环境会议已经持续开了九年,是一个分量很重的年度会议。
今天上午,全市“放管服”改革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落实国、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这次会议具体都说了什么?又有哪些新意,回应了群众和企业的哪些关切?记者通过对会场内外的观察分析,总结了一些干货,一起来看看。
新突破
会议首先回顾了2021年衡阳在“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几项重要成绩:
一是“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全面公开等指标在全省第三方评估中获得满分,市本级政务大厅建设管理排名全省第一;
二是全国首创企业赋“码”保护机制,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并列入省政府2021年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
三是万企评价在2021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优秀。
同时,也盘点了今年以来取得的新成绩、新亮点:
亮点一:获得全国“数字政府”卓越奖
今年,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的基础支撑,我市进一步推动部门数据共享交换,构建了衡阳市房产交易登记税收一体化平台,使不动产登记、房产交易备案、税费缴纳等事项实现“一次取号、一窗受理、一键缴费、一网办结”。
从窗口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这个涉及到市住建局、市住保中心、市税务局等多个部门的业务,借助新平台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建立了标准化的“楼盘图”等,让原来半个月才能完成的审批流程,5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
凭借该项目,我市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领域的专家测评,荣获“2022年数字政府卓越成就奖”。
亮点二:“跨省通办”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9月6日,继萍乡、宁波、来宾、桂林、延边之后,《衡阳厦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厦门举行,标志着两地正式建立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机制。
此前,我市在全省率先启用“e政务”自助服务终端,包括打印临时身份证明等1000多项事项可实现“刷脸办、就地办、跨省办”。下一步,这种智能化的平台,将分布到全市的各个火车站、汽车站、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让城市治理变得更加现代化、智能化。
▲衡阳市、厦门市行政审批部门负责人分别代表双方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
亮点三:市12345热线跻身全国“十二强”
今年以来,我市投资2400多万元,完成市12345热线场地搬迁,进一步推进系统优化升级。同时,加大热线整合力度,市12345热线整合的部门热线达到38条,设有12315、12333、12348、“政企通”专席,设置了12366、国网供电衡阳分公司2个热线分中心,还将衡南县、衡山县12345热线归并至市级平台实现统一受理。热线共举办65次“热线问政”活动,建立了由45个单位231人组建的政策专员库,为企业、群众提供“一单直达”贴心帮助、“一对一”在线服务。下一步,热线还将推出“码上找代表”等服务,不断拓宽受理渠道。
“有事就拨12345”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也是很多市民解决疑难问题的“第一选择”。1—9月,市12345热线共计接打电话80万个,日均3175个,最高日话务量突破6000个,共形成有效工单51.6万件。
3月、6月,热线工作两次位列全省第一。近期,市12345热线在D3方评估平台对全国3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12345热线运行质量监测中,排名第12位,荣获全国“公共服务先锋典范”称号。
新气象
在衡阳,“衡”好办!
在整个会议工作报告中,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灵魂”。作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的一条工作主线,它不是停留在报告上的口号,而是一项项扎实的举措,正成为当下衡阳政务服务的一张新名片。
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欧阳琳介绍,围绕“衡”好办品牌,主要推出了四个方面的新举措:一是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老百姓提供兜底服务,确保只进一扇门、办好身边事;二是打造“你呼我应”服务的“升级版”,为办事群众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服务;三是推行e政务“跨省通办”,通过刷脸“跨省通办”,足不出户办好高频事项;四是为“四上”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
在“衡”好办服务品牌的推进下,与企业和群众办事密切相关的50个部门的2245项审批服务事项以及水、电、气、通信等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并提供企业开办免费刻制印章、取件免费邮寄(EMS)、取消纸质复印件等多项贴心服务,上半年共接待办事群众 100 万余人次。
349 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跨域(省)通办,200 个高频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办事材料减少 42.7%,办理环节减少 49.8%。全市社会投资、政府投资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 47 个、60 个工作日,提速率分别达 74.6%、67.6%。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展现出了衡阳的新气象、新形象,吸引了国家部委和央企关注衡阳,各方投资者看好聚焦衡阳,广大衡商湘商积极回归建设衡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激发。1—8月,全市市场主体净增79557户,其中净增企业13416户,市场主体、企业主体总量分别排全省第2、第3位。
把思路再拉回会议现场,有四个单位、县(市)区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分享了各自的好经验好做法。
比如,衡山县推出“大综窗”标准化改革,通过调整政务服务窗口“四两拨千斤”,对传统审批模式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在这一模式下,所有事项由综合窗口统一受理,群众办事只需到导办台叫号、让综合窗口受理,整个办事过程不需与审批人员见面,所有部门的审批流程均通过网络平台“并联”完成,真正实现了“不见面审批”。
凭借“331”举措荣获 2021 年省政府“放管服”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奖励的雁峰区,推出市场准入“零门槛”、审批注册“零时差”、企业开办“零收费”等举措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动减税降费提位升级、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的市税务局,也先后在会上分享典型经验,为衡阳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表率、提供了标杆。
新动作
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产业就在哪里兴。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那么,衡阳下一步的工作该如何展开?又将有哪些新举措、新动作?
会议明确,衡阳要围绕“全国一流、中部标杆、全省先进”的目标,紧扣便民利民提升政务效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内生动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抢抓政策机遇扩大内需潜力,奋力谱写衡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具体来看,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以“揭榜竞优”为抓手,拿出重大改革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为我市争夺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先进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以常态化“走流程”为引领,推进解难题、优服务,持续推进一网通办、无证明城市、告知承诺等,真正实现就近办、掌上办、容缺办。
第三,以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实现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市政务服务大厅北侧正在进行改造,将设置一批“大综窗”,推广应用“衡山经验”。年底前,市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会基本完成,实现“一门集成办、一窗综合办、一网高效办、一次便捷办、一站免证办”。进一步推进热线整合归并,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打造百姓身边的“智慧管家”。
第四,进一步推动事权下放,数据共享。着力推动第一批255项事权下放至城区行使,待条件成熟适时启动第二批事权下放。让园区通过直接赋权、服务前移、委托行使、审批直报等方式承接有关业务,加快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在出台《衡阳市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管理办法》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全力推动大数据管理地方立法。
第五,以“互联网+”,深化“三集中三到位”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同时,强化电子证照应用,推动自然人、法人、户籍、不动产、社保卡、营业执照等高频证照的照面信息采集汇聚入库、证照电子化以及多形式的互认共享应用,推动实现50%以上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结果电子化,探索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促进电子证照共享复用。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罗文鹏 王翟
编辑: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