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岁月如歌。2022年,衡阳市中心医院迎来建院120周年院庆。历经岁月洗礼,在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共同努力下,衡阳市中心医院从未辜负党和政府的重托、人民群众的厚望,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双甲子铿锵前行,120年风雨兼程,衡阳市中心医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己任,实现了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础建设齐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就诊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各项指标不断取得新高度,浓墨重彩地书写了衡阳市医疗事业发展的壮美篇章。
▲衡阳市中心医院新院整体夜景鸟瞰效果图。
衡阳市中心医院坐落于南岳七十二峰之首的回雁峰下,是湘南地区历史上最早成立的西医医院,被誉为“湘南西医之源”,其前身是1902年基督教英国伦敦会皮克医师创办的仁济医院。1951年1月,衡阳市军管会代表政府接管仁济医院,11月,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更名为“衡阳市立第二医院”。1968年,改称衡阳市第二医院。1991年,改称“衡阳市中心医院”。1997年,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2019年,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
筚路蓝缕,生生不息。身处新时代,该院焕发出勃勃生机,勇立时代潮头,始终守护衡阳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展至今,医院共有雁峰院区、华新院区、奇峰院区3个院区,占地面积376亩,建筑面积40多万㎡;编制床位1500张,设置临床医技科室61个,在职员工共1724人,高级职称38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5人、博士22人(在读12人)、硕士学位345人、研究生导师6人。是湖南省大湘南区域医疗中心规划建设单位、湖南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
风雨百余年,卷帙写华章。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医院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新时代。
党建领航,绘清廉底色
夯实医院高质量根基
党旗所指,即是前进所向。
历经120个春秋,衡阳市中心医院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直至现在崛起成峰,已然成为一支守护雁城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这风正帆悬、巍然屹立的根基,正是医院历届领导班子带领着一代代干部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以党建引领贯穿医院发展的始终。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医院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多年来,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带头研究部署医院党建工作,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强化班子建设,坚持以中心组学习为带动,在学习的计划性、扩展性、多样性及实效性上狠下功夫。在学习形式上,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以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开展深入学习。院党委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理论水平,拓展视野,提高班子成员运用所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绘清廉底色,写实干担当。医院积极开展巡察整改工作,完善监管措施,重点修订招标采购、财务监督、干部选拔、人员招聘、医德医风考评五大关键制度,努力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全面自查廉政风险点,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建立廉洁风险防控责任清单制。尤其是从2022年开始,医院扎实推进“清廉医院”“清廉家庭”建设,强化《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衡阳市优化干部作风“九树九戒”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学习教育,廉洁从政、廉洁从医氛围日益浓厚,“无红包”医院廉政文化深入人心。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医院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以党的建设的高质量推动医院发展的高质量。
在党建的领航下,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彰显担当,在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他们努力拼搏,顽强奋斗。
2020年1月,医院组建援鄂医疗队,16名援鄂医疗队员编入湖南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在黄冈奋战58天,治愈病人112名;同年2月,第二批抗疫医疗队17名队员进驻衡阳市集中救治定点医院,在隔离病房连续工作15天,治愈病人18名,确保医疗队员“零感染”、救治病人“零死亡”。此外,该院根据疫情形势不断变化,按照上级要求,先后派出300余名医务人员赴新疆、海南、张家界、怀化、娄底、衡东等地开展医疗救治和核酸检测工作。2021年3月,衡阳市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医院第一时间组织140名医护骨干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受到党和政府、人民群众高度赞扬。作为全市第一批开展核酸检测和检测例数最多的医疗机构之一,该院建成了衡阳市核酸检测基地,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无误。在抗疫战场上,由于表现出色,该院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与个人:该院获评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刘军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唐肖春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詹济舟获评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借力红色引擎,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打牢了扎实的根基。管理上,该院制定了《衡阳市中心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衡阳市中心医院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医院在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人才投入,强学科建设
铸就医院高水平技术
人才是发展之本,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衡阳市中心医院坚持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战略,高度重视科研事业的发展,不断改进科研管理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深化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研孵化能力,充分调动并发挥全院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020年2月24日,该院医疗团队在3D腹腔镜下行胰腺假性囊肿-空肠Rou-Y吻合内引流术。
人才是核心,培养是基础。医院鼓励年轻医生继续深造读博、外出进修,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为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乘着医院人才发展战略的东风,该院的博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副院长李珍发、神经外科主任李远志、肝胆外科主任蒋水平、乳甲外科主任罗琼就是典型代表。作为普外中心的学科带头人,李珍发博士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收获了无数患者的好评;李远志先后前往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南方医院、珠江医院、湘雅医院等多家国内领先的神经外科中心进修学习,引进“神经导航”“内镜下治疗脑出血”等前沿技术和设备,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就诊体验。此外,医院2020年以来,完成了1000余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172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人被分别选派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疗中心、美国梅奥诊所、德国杜塞尔多夫医疗中心研修……
医院做好“内培”的同时,也兼顾“外引”。该院积极探索柔性人才引进政策,研究出台引进非全职学科带头人、医疗专家团队的优惠政策,致力将医院建设成开放性的高端医疗平台。非全职引进了多位国内高层次医学专家、知名教授,建立了衡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廖万清院士工作室、放射科肖湘生教授工作室、万峰院士心血管病诊疗中心、泌尿外科任善成教授衡阳工作站、眼科李加青教授团队,短时间内凝聚起皮肤科、心血管科、普胸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眼底疾病手术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了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有温度的医疗队伍。
陈爷爷有3年多的银屑病史,病情严重到一度无法行走和正常休息。2020年,经介绍在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廖万清院士工作室看诊,通过生物制剂综合治疗后效果良好,两年来未再复发。像陈爷爷这样的患者还有许多,他们辗转就医未得到有效治疗,走了不少弯路,然而在院士工作室的专业诊治下,皆摆脱了困扰多年的疾病。在病友的口口相传下,院士工作室一开诊,前来就诊的患者便络绎不绝,更是吸引了永州、邵阳等外地患者,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也成为湘南患者心中的“金牌科室”。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单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悬吊式免气腹单孔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在“外引”“内培”并驾齐驱的推进下,一系列复杂的高难度手术、前沿的新项目在市中心医院的临床医疗中得以落地生根,胸心外科、心血管内科、肝胆外科、乳甲外科等科室成为同行心目中带动全市医疗诊治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的“领头羊”,也是患者眼中技术精良、实力过硬的“名科”。
近年来,医院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上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项目审核认证,被授牌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五星示范中心;被授牌为湖南省泌尿系统结石防治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湖南省前列腺疾病防治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湖南省胸痛急救临床医疗技术应用示范基地、衡阳市肺病诊疗中心、中风120湖南特别行动组衡阳站主办单位、衡阳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基地;医院胸痛中心是衡阳地区第一家通过国家认证的标准版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通过湖南卒中联盟认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通过市级认证;医院获评全国平安医院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优秀单位、全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先进单位……
如今,医院拥有2个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13个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市级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15个市级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形成了消化疾病诊疗中心、妇儿中心、心血管病诊疗中心、肺病诊疗中心等品牌学科临床重点专科群。牵头成立衡阳市肺病诊疗中心联盟、泌尿系肿瘤专科联盟、骨科联盟,加强多学科协作,建立了全方位临床药学工作体系,有效推动各学科均衡发展。
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依赖软实力的提升,还有硬件配备的护航,该院积极引进新技术,2012年至2022年,累计开展新技术新业务300余项,先后添置了瓦里安智能加速器、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装机、1.5T磁共振、椎间孔镜、血管内超声波诊断仪、混合动力碎石清石系统、3D腹腔镜、可移动式智能静脉药物调配机器人等一批国内外先进医疗设备。今年,启动并完成了PET-CT、3.0T核磁、256排CT、64排CT等医疗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为医院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在提升科研教学实力上,医院出实招、巧借力、求实效。2020年以来,该院开展乳甲、检验、心血管等专业新技术研讨班和院内讲课一百余次。在科研成绩上,医院结出了累累硕果: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卫健委科技课题11项,市科技局指导性项目27项、专项立项2项。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24篇,获得专利6项……
提升服务,优就诊体验
推进医院高标准建设
走进衡阳市中心医院,你会发现这里有融洽的医患关系和人性化服务,人文之花在医院内处处盛开。
无论是走进雁峰院区还是华新院区,都可以看到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井然有序排队的患者、笑容满面的导诊护士,住院病房内环境宽敞、干净整洁,“快捷方便”“舒适温馨”是就诊患者的最大感受。
近年来,医院坚持教育为先,不断进行先进的文化熏陶,以思想文化建设塑造职工良好精神风貌。强化领导,加大投入,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星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持续推进“6S+”精益管理,认真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任务,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做到责任到科到人,不折不扣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医院引导干部职工争当“衡阳群众”,为“衡阳群众”品牌作贡献。在医院内外,随处可见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或引导患者有序就诊,或清理医院附近草丛垃圾,或在病房内为患者贴心服务。医院获得全省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单位等集体荣誉,乳甲外科获评“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妇产科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手术室获评“湖南省芙蓉标兵岗”……
为化解“看病烦”,医院创新服务举措,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实现互联网、大数据和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提供集咨询、预约、分诊、协调沟通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该院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平安医院创建,首创党员志愿岗,实行“一科一特色”“排队叫号系统”“一人一诊室就诊”“预约诊疗和电子胶片”等服务,推出诊前问询服务,实现医院内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医疗信息化、医疗服务互联网化,引导患者分时段预约和错峰就诊,让数字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一系列服务新举措提升了医疗服务品质,赢得群众的口碑和社会的认可。
为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衡阳市中心医院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医联体建设。与周边117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医联体协作单位,医疗服务辐射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到基层医院坐诊、查房、讲座、手术指导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推进分级诊疗,促进上下联动,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全力优化卫生健康服务环境,为百姓撑起健康保护伞。中风120衡阳站设立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大内科主任胡新平每年都会带着团队多次深入县级医院,开展健康义诊、查房讨论和医疗指导,为当地群众送去优质医疗服务。
此外,该院充分动员发挥各方力量,有效整合信息、数据和资源,搭建智能管理平台,在湘南地区率先实施了移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通过4G网络、条码技术及移动终端的应用,所有病区均实现了护理电子病历移动化,采用二维码追溯系统对无菌包裹进行监控,加快了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全面建设成为高智能互联网医院奠定了坚实基础。医院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优化护理服务流程,落实整体排班责任制。仅2021年全年,线上预约挂号11.8万人次,占总就诊人次23%。
不忘初心,树“仁济”品牌
驱动医院高效能发展
发展道路上,“仁济”,是全院职工心中深刻的烙印。
脑卒中患者凌晨求救,神经内科丁菁在结束8小时的紧张手术后又再次返回手术台,2小时内为患者血管取栓;被刀具刺伤胸背的工人来院时已经休克、心跳骤停,医生奋力抢救,终于让患者恢复自助心律;麻醉科段雪琴用精湛的技术,为94岁高血压、冠心病的高龄老人实施麻醉手术,让高龄患者也有了手术治疗的希望;护士路过河边,眼见有人溺水,奋不顾身开展施救……在市中心医院,“仁济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太多的感人故事。
“建精品医院、筑尖端学科、做患者和医者贴心人”,这是医院的方向,也是“仁济人”心中不忘的使命,他们坚守“仁心仁术、济世济民”的院训,崇尚“性仁、品卓、知博、术精”的百年精神,竭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优质服务,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提供强力支撑。
医院大力推进“仁济”品牌塑造,不仅体现了医院建院以来的鲜明特色,更以文化展示了医院独特的人文形象。为了让“仁济”品牌深入人心,医院挖掘整理医院历史、文化特色、抗疫精神和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高尚医德,凝聚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主动树立大宣传理念,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医院外景。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回雁峰下的一家只有2间房子的小诊所发展到如今分布雁峰、蒸湘的三个院区,从数量到质量,医院将始终不忘初心,树立“仁济”品牌,坚持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为导向,彰显医院一心为民的人文温度,为医院高效能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就如同炬火一般,照耀并温暖了雁城人民的心。(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通讯员 殷君发)
来源:衡阳日报
编辑: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