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再爬这条千年古道
2023-03-20 09:50:13 字号:

再爬这条千年古道

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魔力,让我对这条千年古道如此着迷:大雪纷飞的冬日,我穿着冰爪,拄着登山杖,在它冰溜溜的青石板上蹒跚挪步;烈日当空的夏日,我背着背包,挎着单反,在它山风浩荡的脊背上自在奔跑;这次,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春日,我选择独自一人去跋涉。

这是我第六次攀登这条古道。

曾国藩古道是一条经南岳后山登顶祝融峰的朝圣古道,也叫北山朝圣古道。古道在唐朝中晚期时就已开始使用;宋代景定年间即有石刻;清代同治年间,曾国藩兄弟出资修缮,所以我们多叫它曾国藩古道。古道在众多山脊上连绵向上,荡气回肠,千百年来,在众多香客心中,这条古道更是一条无比神圣的“朝圣天路”。

古道的起点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寿岳乡红旗村内。站在南岳后山山脚下,遥望祝融峰,感觉到“祝融万丈拨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的伟岸。

我从慈云寺开始攀登。青石板路一路向上,看不到尽头,被脚步磨平了棱角,仿佛向我诉说着历史。我心无杂念,朝着一定要登顶祝融峰的目标,埋头迈步。石板路两旁是撑天的水杉,看不到天,我逐渐觉得压抑起来。

没有回头路,我硬着头皮,继续往前爬。终于,头顶逐渐明朗,石板路挣脱了树木的遮挡,弯曲而坚毅地挂在悬崖峭壁上。我听到了汩汩水声,我爬上了古道的中点——甘露寺。

甘露寺是一座花岗岩砌的小庵。汩汩水声是来自寺旁的一口泉眼“岳北第三井”,泉水是从上峰会仙桥引流而来,清洌甘甜。泉旁记有:会仙桥下引仙泉,长服益寿又延年,免费供应众君子,珍惜此水福寿泉。这让我又想起了前年,我爬此古道喝此泉水即兴发的圈被朋友看到了,他给我发来信息:能否带瓶泉水给我喝?我爽快地答应了,我当他是在开玩笑。两个月后,我无意得知,那位才四十多岁、有着大好前程的朋友已离世了。原来,当时他是在省城医院的ICU病房给我发的信息。我后悔不迭,早知如此,我会专程到此古道接此泉水送给他喝。可以想像,躺在ICU病房面临死亡的他,是多么想活下来,是多么渴望外面的世界,这条千年古道是多么让人神往,古道上的泉水是多么让人想喝!可惜没有如果,从此,我再也不敢随便应诺,我们自以为是对方的玩笑话,说不定是对方此生最大最美好的愿望。

近年来,身边陆续有一些亲人朋友在大好年华就突然离世,他们都有着美好的前景,也都对人生怀着美好的愿景。人生无常,我们该怎么做?

一阵凉风吹来,站在甘露寺旁遥看祝融峰,它在向我招手,我不敢有半会歇息,继续前行。

青石板路绵延向上,两旁是常绿的山茶树。春天来了,这些山茶树马上就要开花了,想像那时的风景是多么的明媚。

我爬上了古道的脊背。群山环抱,古道耸立中央,我就站在古道的中央。向右眺望,山谷空幽,梯田盈盈,错落有致的民房镶嵌其中,在薄薄的雾气笼罩下,如仙境般美好。向后回望,历经千年风吹雨打的青石板路蜿蜒于群山之中,一块连接一块搭成通往祝融峰的云梯。天地、群山、我一人,天地不语,群山不语,我独立山中这条古道上,和自己的内心对话,我是谁?要到何处去?

青石板路的两侧逐渐多了一些耸立的花岗岩山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些花岗岩打磨得如一件件雄伟的艺术品。青石板路旁还有一些完好的青石护栏,为了不破坏大自然,古人在修建此古道时,并没有就地采用山上的石头,而是一块块从山脚下搬运上来;并且在地势险峻有悬崖的古道旁,修建了青石护栏。在这海拔近千米的地方,在古代修缮如此大而难的工程,不禁让我钦佩修路人的信念、意志和理念。

“岳北第一井”旁砌有供游人休憩的“礼佛亭”,祝融峰近在眼前,我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继续朝着目标向上。

会仙桥,相传和神仙相会的地方,是南岳衡山“八绝”之一,在大小两石的中间,有仅容一人可过的石桥,桥下是万丈深渊。通过会仙桥便到达了青玉坛,青玉坛是道家第二十四福地,乃群仙聚会之所。坛基是一块平坦的大岩石,我经常在此岩石上吹风、看夕阳。

我没有被眼前的风景止住脚步,继续朝着祝融峰攀登。穿过一路幽静的水杉林,经过“平安石”,我登上了南岳衡山的最高点——祝融峰。我站到了1300.2米高的祝融峰顶上,我成了峰顶。

空景无际,山风浩荡;潇湘帆影,远近山峦,尽收眼底。我俯瞰着脚下蜿蜒的古道,仿佛看到我还在这条古道上艰辛地攀登;遥想千百年来人们走在此道上朝圣去的庄严与执着。

迷茫——光明——天高云淡。攀登这条古道像极了我们人生的三个阶段:刚开始时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茫然、苦闷,我们只有勇毅前行,终将冲破困境,迎来黎明;途中,我们渐入佳境,但同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或是苦恼,但我们只有坚定信念,踔厉奋发,终将到达山顶,世间开朗,天高云淡。

路还是那路,云还是那云,山还是那山。放下执念,以一颗超脱心走好脚下路,山顶就在眼前。

来源:红网

作者:文兰

编辑:王新凤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