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胡慧茜 衡阳报道
关于婚姻家事案件中探视权的执行,表面上是法律问题,内核是情感问题,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弥合亲情、守护孩子成长,是司法为民的重要课题。近日,衡南县人民法院三塘法庭圆满执结一起探视权纠纷案件,通过刚性执法与柔性司法的有机融合,既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更彰显了司法的温度与力度。
探视受阻:调解书背后的亲情困局
谭某与廖某原是夫妻,离婚时经法院调解,女儿谭小某由父亲谭某直接抚养,母亲廖某享有探视权,寒暑假可与孩子共同生活,谭某需配合。离婚后,女儿随谭某迁居长沙,双方因探视问题多次产生冲突。暑假将至,廖某向法庭申请强制执行,希望接女儿回衡阳共度假期。
“每次约好时间,他总有各种理由推脱!”廖某红着眼眶向执行法官倾诉。谭某也有顾虑:“上次探视时,她只顾自己玩手机,让孩子在游乐场饿了大半天,我不放心把小孩交给她。”双方各执一词,信任崩塌,矛盾不断升级。
执行法官对当事人开展心理疏导。
温情执行:在情与法之间寻找平衡点
孩子不是“标的物”,不能简单“一执了之”。面对这起棘手的执行案件,传统的“一刀切”执行方式难免造成“案结事未了”,甚至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为此,执行法官采用“刚柔并济”策略,通过陪同探视、心理疏导、制定细则等方式逐步化解矛盾。
为促成双方顺利交接孩子,执行人员放弃休息,周六清晨陪同廖某赶赴长沙谭某住所协助探视。当执行人员抵达长沙时,只有谭某一人在家,孩子当天被奶奶带回了衡阳老家。面对涉嫌逃避执行的谭某,法官没有立即采取强制措施,而是先严厉训诫,再耐心倾听谭某的担忧,并从法律规定到亲情维系,从孩子成长到家庭和谐,逐一释法说理,引导谭某认识到:探视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更是孩子获得完整亲情的重要保障。
“我希望女儿能身心健康成长!我陪你们回衡阳探视!”法官的话让情绪激动的谭某逐渐平静,主动提出配合。法官迅速调整方案,与双方赶赴衡阳。傍晚五点,法庭调解室里,母女终于团聚了。看着女儿脸上绽放的笑容,谭某彻底释怀:“法官说得对,孩子也需要母爱。”他随后主动配合签订详细探视协议,对后续探视的时间、方式等细节做出了明确约定,既保障廖某的权利,也打消了自己的顾虑。
法庭调解室里,母女终于团聚了。
从衡阳到长沙,从晨曦到日暮,这场跨越两城的执行终于圆满落幕。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司法亦能饱含温情。衡南法院法官在本次纠纷处理中,秉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既做法律的守护者,更当亲情的修复者,获得双方当事人点赞。
来源:红网
作者:胡慧茜
编辑:宋美君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