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0日讯(通讯员 李水华 许人云 郭长发)7月7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无‘线’助力,‘电’亮乡村”志愿服务团走进邵阳市洞口县竹市镇金龙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13名师生组成的专业团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通过环保宣传、科普教育、民生调研等系列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志愿者深入农户开展“面对面”调研。
志愿服务团首站聚焦乡村环保宣传阵地建设。团队成员携带专业测量工具,对村内5处宣传栏进行实地勘测,详细记录破损、老化等问题,并留存影像资料。结合村民实际需求,团队创新设计“图解式”环保宣传内容,将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等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图文展示。同时,团队还融入当地方言元素,使宣传内容更接地气。
在水域生态调研环节,志愿者们深入指定水域,沿河岸采用网格化巡查方式,系统观察并记录两岸植被种类、覆盖密度及生长状况,同时对水面漂浮物类型、数量、来源及沿岸垃圾分布点位、堆积量、污染程度进行量化评估与溯源分析,并重点排查湍急水流、暗涌漩涡等水文安全隐患,标注危险区域坐标。通过现场数据整合与研讨,团队科学规划了后续水质检测采样点布设、河道清理优先级排序及生态修复示范区的选址方案,优化了工作流程与资源配置。
当天下午,志愿者深入农户开展“面对面”调研活动。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走访村民193户,覆盖老、中、青三代村民,确保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在调研内容设计上,团队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围绕“村内交通是否便利”“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环境治理有哪些建议”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展开,深入了解村民对乡村建设、环境治理和文化传承的看法与需求。同时,针对夏季高发的溺水隐患,团队重点调研了村民对防溺水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讲座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
基于前期调研成果,志愿服务团在金龙村村委会举办“安全成长”主题讲座。讲座吸引了来自全村89名青少年积极参与,团队成员曾泽华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前期实地调研成果担任主讲。他创新采用“案例视频+互动问答”的授课形式,将环保知识、防溺水、防性侵等关键内容巧妙转化为生动易懂的乡村课堂,既提升了青少年的安全防护意识,又增强了他们的环保理念。
座谈会结束后,金龙村党总支书记欧阳群英在讲话中指出,这次讲座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切实回应了乡村青少年成长中的安全需求。志愿服务团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课程,不仅帮助孩子们掌握了实用的自护技能,更通过创新教育形式为金龙村青少年安全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路径。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忠明作为团队指导老师,在座谈会上全面总结了实践团队的工作成果。他指出,从村居环保宣传栏的精心打造,到河流区域的科学踩点规划;从深入村民家中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到知识讲座的周密筹备与生动呈现,团队成员们始终以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红网
作者:李水华 许人云 郭长发
编辑:蒋楠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