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6日讯(通讯员 罗玲燕)近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衡南县东支干灌区双田支渠、盐桥斗渠关键段清淤衬砌工程顺利竣工。这项投资60万余元的民生工程,成功打通了困扰当地村民已久的灌溉“肠梗阻”,解决了宝盖镇幸福村数千亩农田的“渴”难题,为粮食生产和抗旱保收奠定了坚实基础,赢得群众交口称赞。这正是衡南县深入践行“开门教育”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写照。
此前,衡南县水利局领导班子在深入东支干灌区一线调研时,基层群众和村组干部集中反映双田支渠K1+200-K1+700段、盐桥支渠下面斗渠K4+700-K5+700段渠道淤塞严重、水流不畅,局部甚至出现穿孔渗漏,不仅导致灌溉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更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灌区末端农田的及时灌溉和抗旱能力。
民忧所向,即是行动号角。县水利局党组迅速组织精干力量,由局党组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会同宝盖镇党委政府,深入现场勘查,科学论证,制定了以“提升灌溉效益、保障通水安全”为核心的整治方案。随即,一场与农时赛跑的攻坚战打响,投入资金60万余元,对两处总计1.5公里的“病险”渠段实施精准“手术”——彻底清淤疏浚,并采用标准化工艺进行混凝土衬砌加固。
施工期间,县水利局严把设计、材料、施工、验收“四道关口”,组建专班驻点督导,克服工期紧张、雨季干扰等不利因素,确保工程高标准、高效率完工,为抗旱用水高峰筑牢了坚实屏障。
清淤衬砌后的渠道焕然一新,输水能力显著提升。如今,水流顺畅直达田间地头,宝盖镇幸福村的农户们再也不用为灌溉用水发愁。“以前水到地头慢,还漏,急死人!现在水哗哗地流,心里踏实多了,今年增产增收有盼头了!”幸福村村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工程的竣工不仅有效保障了当地数千亩农田的及时灌溉,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大大增强了灌区抵御旱情的能力,减少了水资源浪费,消除了安全隐患,实现了“水畅其流、惠泽于民”的目标。
此次高效解决灌区末端灌溉难题,是衡南县水利局深化拓展学习教育成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该局党组领导干部带头下沉一线,深入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通过屋场恳谈会、走访调研等形式,与基层群众、服务对象代表面对面,听真话、察实情、解难题。今年以来,已收集并针对性解决基层急难愁盼问题70个,这种“身入”基层、“心至”群众的作风,让水利工作更接地气、服务更具温度、成效更贴民心,有力护航了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战略。
来源:红网
作者:罗玲燕
编辑:蒋楠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