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衡阳: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 结出乡村振兴共富果
2025-09-23 12:16:05 字号:

衡阳: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 结出乡村振兴共富果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郑力玮 衡阳报道

秋日清晨,暖阳铺洒。走进衡南县谭子山镇工联村,一片繁忙景象扑面而来:村集体经济旗下的三胜大米厂内,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晶莹剔透的大米被快速灌装入袋;一旁的狮液泉水厂,清冽的山泉经过严格处理后装车待发,驶向各地市场;油料加工厂里,浓郁的油香弥漫,工人们正熟练地为新榨的菜籽油进行包装。

目前,工联村已成功创办六个村办企业,村集体年收入稳定超过130万元,直接受益群众达300余户1000余人。

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这个距离县城仅1.5公里的村子,早已从昔日的传统村落,蜕变为“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4年梅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83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500万元以上。梅花村通过村民集资、土地入股等方式,引进湖南千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梅花乐园景区。如今,这个一期总投资1.5亿元的项目,已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成了小蛮腰观景塔、冰雪王国等文旅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年产值达3800万元。这些生机勃勃的村办企业,正是衡阳市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衡阳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产业振兴为根本、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的“衡阳路径”,实现了村集体增收与村民致富的同频共振。

筑牢“桥头堡”,强化组织引领把方向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衡阳市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前提和保障。

选优配强“领头雁”。市委组织部牵头,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役军人中选拔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工联村党委班子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他们思想解放、敢于担当,成为了带领村民搞产业、闯市场的“主心骨”。

精准派驻“工作队”。衡阳市持续选派优秀机关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下沉到乡村振兴重点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这些工作队不仅带来了政策和资源,更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建强村党组织、厘清发展思路、引进项目技术,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外部动能和智力支持。驻工联村工作队深入调研,协助村党委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规划。

筑牢思想“压舱石”。全市各级党组织将发展集体经济纳入党员教育管理和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培训等形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党建引领、产业兴村”的鲜明导向,激发内生动力。

蹚出“新路子”,创新模式机制激活力

衡阳市鼓励基层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工联村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探索“村党委+合作社+企业+农户”联动模式。工联村由村党委牵头,整合资源成立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而发展起大米加工、山泉水、茶油等村办企业。村党委负责统筹协调、监督管理;合作社负责统一生产标准、组织农户;企业负责品牌打造、市场销售;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入园务工等多种方式参与其中、分享收益。这种模式有效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紧密结合。

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积极盘活村内闲置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资产,通过自主开发、入股合作、租赁经营等方式,将其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引导财政扶持资金、村集体积累资金、农民自有资金等量化折股,投入优势产业项目,实现保值增值。鼓励村民以多种形式入股,从传统的生产者转变为拥有股份的分红者。

实施“产业链上建支部,党员带头闯市场”。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功能型党支部或党小组,如工联村就在几个村办企业设立了党小组。组织有能力的党员带头示范、承担风险、传授技术、对接市场,成为产业发展的“先锋队”和“排头兵”。

打造“强引擎”,突出衡阳特色育产业

发展产业是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衡阳市指导各村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衡南宝盖茶、衡阳米粉、衡山黄桃、衡东黄贡椒、祁东黄花菜、耒阳红薯粉、常宁茶子油、南岳云雾茶等特色农产品。

衡阳市注重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在发展种养殖业的基础上,向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商销售、仓储物流等延伸,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工联村的几个加工厂正逐步向参观体验、研学教育等领域拓展,探索“工业+旅游”的新可能。

共享“幸福果”,实现强村富民促振兴

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惠及于民、反哺于民。衡阳市始终坚持以“村强”与“民富”相统一为目标,推动村级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让发展成果真正落到百姓口袋。通过资源整合、股份合作、产业带动等方式,村民变成“股东”,收入随着集体经济发展水涨船高,走出了一条抱团共富、乡村振兴的坚实路径。

如今在衡阳,像工联村这样通过党建引领走上集体经济发展快车道的村子越来越多。它们的故事证明,只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就能有效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就能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就能让集体经济的活水充分涌流,最终结出丰硕的共富果,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郑力玮

编辑:宋美君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