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服输”的韧劲、“不怕苦”的实干、“不忘本”的情怀,是衡商闯荡商海的致胜法宝。衡阳市委统战部、衡阳市工商业联合会、红网时刻新闻联合推出《天下衡商》融媒体专题,通过《雁归来》的赤子情怀、《创业纪》的奋斗征程、《商会志》的群像光辉,展现衡商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动人篇章。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宋美君 阳正坤 通讯员 蔡中湘 全鑫 实习生 蒋文慧 衡阳报道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熟悉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把闽商搏击商海、勇立潮头的精神唱遍大江南北。
闽商跨越山海的商业传奇,在岁月长河中从未停歇。
从丹霞武夷到巍巍衡山,从八闽故土到雁城热土,福建闽商带着“爱拼会赢”的基因扎进衡阳发展的年轮。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他们不仅在此筑起了事业的高楼,更成为外省在衡投资当之无愧的“领头雁”。
据统计,超万名闽籍人士扎根雁城,在衡闽商企业近两千家,总投资超千亿元,实现2万人就业。
续写商道传奇、融入地方经济、广施公益善行……衡阳市福建商会书写了一部闽商精神与雁城气质交融的生动志书。
人们不禁追问:这群跨越山海的弄潮儿,何以始终桴鼓相应、同舟共济?近日,红网记者走进衡阳市福建商会,探秘其领航之道。
衡阳市福建商会会员合影。
以“家”聚心
衡阳市福建商会会长、衡阳万恒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晨辉回想起14年前商会成立时的场景,仍有些激动,“当年就在报纸上刊登了成立商会的信息,没想到,一呼百应,我们预计300人,结果来了500多人。”
2011年,衡阳市福建商会成立,成为雁城第二个外省驻衡商会,自此,衡阳又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衡阳闽商。
闽商文化源于“乡里互帮”,兴在“奔流入海”。
“一个人的梦想,是星星之火;一个集体的梦想,却可以燎原。”游晨辉认为,数百年来,闽商不断发展壮大,并绵延至今,靠的不仅是爱拼会赢的奋斗精神,更是闽商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游晨辉告诉记者,创办商会的初衷便是秉持“商会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会员”的理念,打造真正的“企业家之家”,让每位会员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衡阳市福建商会文化墙。
14年来,衡阳市福建商会在管理中,深谙“家”的意义,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将关怀渗透到每一处细节。
商会创新设立“会长轮值制”。每周二、四,商会便会迎来特殊“当家人”——轮值会长。他们或接待来访乡亲,面对面交流、谈心,或带队走访,深入会员企业,为其出谋划策,当好参谋。
2023年7月26日,衡阳市福建商会会员活动中心,像往常一样,轮值会长早早地来到商会轮值。
“最近,有几个‘职业打假人’恶意索赔敲诈。”闽籍茶商王某来到商会见到“亲友团”,忍不住“倒苦水”,反映自家门店遭遇恶意敲诈索赔的事实。
“这种现象是否是个例?”商会一边商讨应对之策,一边开展摸排。
为早日解决茶商的“烦恼”,商会秘书长与市工商联相关领导多次深入会员店铺收集相关资料,并积极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情况,依法维权。问题迎刃而解。
这只是衡阳市福建商会“三联三帮”工作机制的一个生动实践。
突出“三联”,增加组织力。“人员联动”解决组织架构问题;“理论联学”筑牢信念根基;“发展联商”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致力“三帮”,增加凝聚力。“帮交流合作”促成会员间资源活水奔涌;“帮能力提升”用专业讲座为企业强筋健骨;“帮纾困解难”精准排忧让企业无后顾之忧。
“商会的成立,就是要为在衡闽商做点事。”在游晨辉看来,“让会员有归属感,就是商会的根脉所系。”
衡阳市福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
“法为上、理为先、和为贵、让为贤。”在会员中心一间悬挂“衡阳市福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牌子的房间里,整齐摆放着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当会员遇到争议时,这里便是寻求调解的好地方。
衡阳市福建商会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利用人脉资源广和法律顾问业务能力强的优势,为会员及闽籍乡亲提供法律援助、纠纷调解一站式服务,成为会员企业的坚强后盾。截至目前,商会为会员企业处理各种困难、矛盾、纠纷、诉讼近300件。
“在异乡打拼,商会就是我们心中最坚实的‘避风港’。”从最初单打独斗到如今背靠商会组织,一位在衡阳经营五金生意近二十年的闽商深有感触。
以“桥”聚力
会长一行走访湖南日虹科技有限公司。
会长一行走访湖南省富生钢结构有限公司。
衡阳市福建商会不仅是闽商温暖的港湾,更是穿行于衡闽两地的坚实“桥梁”。商会借助“两地熟”的独特优势,以乡情为纽带,以商机为磁石,巧用“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链招商”,激活了闽商入衡的一池春水。
房地产业是创税大户,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商会采用以商招商的方式,通过成功的地产项目,先后吸引近30家以福建商人为主体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入衡注册,在衡阳市及各县(市)区投资达500多亿元,开发50多个项目。
首批安溪茶商来衡开辟市场后,通过商会与安溪茶商一起牵线搭桥,现有200多家茶商落户生根。
商会还在充分了解衡阳市十四条产业链的基本情况下,搜集福建省各市龙头企业,制作图文并茂的招商引资牵线搭桥策划书,并通过靶向招商,吸引闽商来衡投资兴业。
福建人改变了衡阳人对好房子的定义,安溪茶农用一片叶子炒热了衡阳的茶市场,莆田工匠把运动鞋穿进了千家万户……
十余年来,闽商在衡阳的发展足迹令人瞩目,一串数字足以见证:来衡投资兴业的福建商人超万人,投资行业涉及房地产开发、五金建材、纺织服装等20多个行业领域,从大型工业项目到街角的沙县小吃,闽商已成为衡阳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更可贵的是闽商智慧反哺雁城。商会建立会员企业建议征集“直通车”制度,向有关部门反馈优化产业政策、营商环境等建议10余条。这些建议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既然大家把事业放在衡阳、把梦想落在衡阳,就要回馈这片滋养了我们的土地,爱衡阳,为衡阳多行义举。”游晨辉如是说。
以“光”聚爱
衡阳市福建商会的爱心人士为宝米小学36名学生捐赠校服。
财富的积累,最终流向责任的原野。14年来,商会将公益情怀融入血脉,引领会员企业反哺社会热土。
2024年1月11日,衡山县永和乡宝米小学的篮球场上,孩子们欢呼雀跃。衡阳市福建商会的爱心人士为学校36名学生送来了72套量身定制的新校服。
“哇,这校服太漂亮了,穿上真舒服。”捧着渴望已久的新校服,孩子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这只是福建商会公益事业的一个缩影。商会自成立之日起,就启动大规模捐资助学计划——连续5年资助贫困学生360名,每人1000元,总金额达180万元。
在公益慈善的道路上,闽商从未停歇。
奔立尔集团累计向衡阳市7县(市)5区捐赠校服及各种善款达2000余万元,并在衡阳市逸夫中学创办“自强班”,为家庭困难学子提供帮助。
万恒公司和承龙置业公司慷慨解囊,为大立小学无偿捐赠了价值达1200万元的商业用地和690万元爱心款。
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商会资源精准滴灌乡村,会员企业分别深入常宁、衡东、衡山、衡南、祁东、耒阳等县市创建扶贫车间,吸收安置565人就业。
……
从捐资助学到关爱老人,从抗灾救助到扶危济困,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闽商的善举如同一束光,温暖着这座城。
衡阳市福建商会会员中心的荣誉墙。
在衡阳市福建商会会员中心的荣誉墙上,金灿灿的“全国四好商会”牌匾居中闪耀,与众多奖牌交相辉映。这不仅仅是一面荣誉墙,更是一部闽商在雁城大地书写的奋斗史诗与责任担当的无声见证。
“我们将不断壮大‘闽商之家’,继续深耕乡情招商,广施公益善举,为更美衡阳建设贡献闽商力量。”面向未来,游晨辉信念坚定,话语铿锵。
这份愿景,闽商将用实干作答。
策划:欧美景 谭如茵 李胜峰
执行策划:蔡中湘 全鑫 丁晴 王敏
设计:李璐
衡阳市委统战部 衡阳市工商业联合会 红网时刻新闻联合出品
来源:红网
作者: 宋美君 阳正坤 蔡中湘 全鑫 蒋文慧
编辑:王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