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插秧
夏塘镇育秧大棚春意盎然
红网时刻新闻4月18日讯(通讯员 蒋慧)近日,耒阳市35万亩早稻开始插秧作业,机械化春耕正成为主角,插秧机、抛秧机齐上阵,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在耒阳市哲桥镇哲桥社区的农田里,插秧机与翻田机的轰鸣声交织成春日的乐章。育秧大棚内,绿意盎然的秧苗茁壮成长,村民们将秧盘搬运上车,准备运往田间。翻田机穿梭于水田,翻松泥土、灌水整平,插秧机紧随其后,将一行行秧苗整齐地植入水田。
鑫宝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贺洪胜介绍道:“机械化作业不仅节省人力,更保障了插秧质量。传统人工插秧每人每天仅能完成1 - 2亩,而插秧机每天可完成30 - 40亩。机械化插秧使每亩成本从200元降至30元,秧苗成活率从70%提升至90%以上。”哲桥镇作为耒阳市的产粮重镇,2025年计划水稻播种面积达4.9万亩。该镇调配58台大型犁田机、13台插秧机,推动翻田与插秧作业高效衔接。1万余平方米的育秧大棚及3000余平方米的烟棚辅助育苗,可满足6000多亩插秧面积。
相似的忙碌场景也在耒阳市夏塘镇长冲社区的农田里上演,种粮大户谷少莲跨坐在插秧机上,身后留下笔直的绿线。她感慨,机器一天能插50亩,效率远超传统人工。该镇新建的8000平方米育秧大棚里,技术员向农户展示优质秧苗,这批秧苗根须发达,插下三天即可扎根。夏塘镇今年投入20万元专项资金,计划早稻种植面积1.14万亩,已分解落实到12个村居、37户育秧主体及58户种粮大户和部分散户。葵田村、福龙村等地的集中育秧大棚已投入早稻育秧,目前已完成集中育秧约8000亩,翻耕大田约11000亩。
机械化春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耒阳市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并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助力他们熟练掌握机械化春耕技术,推动农业生产迈向新台阶。
来源:红网
作者:蒋慧
编辑:阳正坤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