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九旬老人与十位子女的赡养风波:看衡南“五联共建”如何巧解“暮年愁”
2025-04-12 16:00:55 字号:

九旬老人与十位子女的赡养风波:看衡南“五联共建”如何巧解“暮年愁”

红网时刻新闻4月12日讯(通讯员 任柯帆  聂兰芬)“都说养儿防老,可我含辛茹苦一辈子拉扯大十个孩子,怎么就养不了一个妈?”近日,衡南县谭子山镇95岁的王奶奶坐在衡南县人民法院三塘法庭抹眼泪。原来王奶奶丈夫早逝,膝下十名子女却因赡养问题长期争执,难以达成共识。后来协商由每位子女轮流赡养一个月,现因子女们对“按月轮养”协议发生争执,使得95岁的老母亲一度陷入无人照料的困境。

三塘法庭考虑到老人的特殊状况和子女众多的复杂局面,迅速启动“五联共建”多元解纷机制,联合谭子山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老人所在的村委会组建了一个充满温情与力量的调解专班,一场多部门联动的“亲情保卫战”悄然拉开序幕。

联席会上定下“破冰方案”。在多方联席会上,司法所长掏出《民法典》说:“赡养父母是子女的义务,王奶奶完全有权起诉索要赡养费。”派出所民警同志接话:“但要真走到诉讼和遗弃罪那步,亲情就彻底破碎了,这家就散了。”“要修复亲情,化解矛盾,还得以调解为主!”法庭庭长定了处理基调。经过三小时商讨,专班敲定“先解心结、再谈方案”策略:首轮调解重点攻坚矛盾最深的大女儿、三儿子和小儿子。

图片

在谭子山镇综治中心召开的多方联席会议。

首轮调解揭开“冰山一角”。“母亲的拆迁补偿款是怎么用完的?你们要给一个说法!”“小弟当年多分了两亩田,凭啥要我多出钱?”“小妹嫁得远就能躲清闲?门都没有!”此时,三塘法庭调解室里火药味弥漫。大女儿、三儿子和小儿子围坐长桌各执一词、情绪激动,争吵声震得窗户嗡嗡作响。见此情形,调解员们分头攻坚。司法所长拉着三儿子与小儿子逐条核算征地补偿款及历年赡养支出。面对抵触情绪最重的大女儿,村支书用方言劝解:“你小时候发烧,你娘背着你走十里夜路求医,现在轮到你给她端碗热饭啊!”几个小时的暖心化解,三位子女平静了许多。

图片

在三塘法庭调解室进行首轮调解。

集中调解阶段,调解专班遭遇了更为复杂的局面。4月7日谭子山镇派出所调解室内,十名子女的争执使得调解局面一度陷入僵局。派出所民警将情绪激动的子女分隔调解;法官通过引用《民法典》中关于赡养义务的规定及《刑法》中关于遗弃罪的规定,警示子女们遗弃老人可能面临的严重法律后果;村支书则拿出泛黄的老照片:“这是你们十年前的全家福……”。经过六小时的“马拉松式”调解,专班最终促成突破性方案:由两位子女专门负责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其余各子女每人给予一笔赡养费,定期看望老人。三塘法庭当场启动司法确认程序,将这份浸透温情的协议赋予强制执行力。协议达成的那一刻,老人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图片

签署调解协议。

望着王奶奶与子女们相拥而泣的场景,专班成员的眼眶微微发热。这场跨越法律与亲情的调解,不仅让九旬老人重获生活保障,更彰显了法治社会对老年人权益的温情守护。在“五联共建”机制运行下,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法庭提供专业法律支撑,派出所维护调解秩序,司法所开展普法教育,村委会凭乡土情谊融化坚冰,共同形成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强大合力,守住了“老有所养”的法治底线。

来源:红网

作者:任柯帆 聂兰芬

编辑:蒋楠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