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衡阳县西渡镇:落实林长制 增添绿动力
2025-05-16 18:25:08 字号:

衡阳县西渡镇:落实林长制 增添绿动力

红网时刻 通讯员 王勤 周赛衡 王华林 衡阳报道

近年来,衡阳县西渡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增绿、护绿、用绿三篇文章,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全力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绿色之路,先后获评县森林防火先进乡镇、衡阳市林长制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最近,西渡镇喜获2024年度湖南省林长制工作表扬奖补乡镇。

做好增绿文章,筑牢生态屏障

去年3月12日上午,西渡镇组织党员干部,来到陡岭村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图片17.marked.png

西渡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现场。

当天上午,参加义务植树的人员一下车,不待发令,便立即手握劳动工具,直奔植树现场,与“衡阳群众”志愿者及当地村、组干部群众一道,展开了一场春季植树“大比武”。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辛勤劳动,方才横躺在泥土上的桂花树苗便一棵棵齐刷刷地竖了起来,为陡岭村增添了一份新绿。

近年来,为给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环境,西渡镇坚持以通道绿化为重点,以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相结合,引导群众放下斧头、拿起锄头,利用“四旁四地”播翠撒绿,采取差异化的造林模式,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特色经济树种,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不断提升森林空间比重,牢牢构筑起生态屏障。截至目前,全镇共完成人工造林4562亩,封山育林1524亩,退化林修复1265亩,森林抚育1582亩。

做好护林文章,维护生态安全

4月4日,清明节。在西渡镇陡岭村爱吾公墓入口,西渡镇志愿服务小分队早早来到这里,设立文明祭祀宣传点,向每一位前来祭扫的群众发放倡议书,并免费提供鲜花、柏树苗等,倡导大家用鲜花、植树等绿色祭祀方式,代替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习俗追思先人。

图片18.marked.png

西渡镇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

近年来,在每年清明节期间,西渡镇都要组织志愿者到全镇集中祭祀点、公墓及主要进山路口,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积极营造文明、环保、安全的祭祀新风尚。

强化林地资源管制。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近年来,全镇共发放采伐许可证21份,采伐蓄积43立方米。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垦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保护林地资源。近年来,全镇共查处滥伐林木4起、毁坏林地案7起。严格落实公益林、天然林保护措施,全镇共实施公益林保护面积1.55万亩,天然林管护0.83万亩。

强化森林火灾防控。实行森林资源管理巡查制度,安排专职护林员常年巡山护林,进行森林防火宣传等,全年全镇村级护林员有效巡护率达99.7%。镇里在专门成立由50人组成的半专业扑火队,每个村(社区)相应成立扑火应急分队的基础上,去年,镇财政还斥资10万余元,为27个村(社区)配发喷雾器、扑火二号工具等防火物资,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西渡镇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力度,加大对饭店、商店进行告知和检查次数,全面禁止电网捕鱼、捕猎野生动物,杜绝经营贩卖销售野生动物及捕猎工具。近年来,全镇未发现一起乱捕乱猎野生动物案件。同时,西渡镇还加强名树古木保护,对全镇43株已经挂牌的名树古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及时更换保护牌。此外,西渡镇还加大有害生物防控力度,在常年对辖区内的各种树木进行监测,定期进行实施检疫检查的同时,抽调力量对辖区内的木材加工企业经营松树情况进行不定期排查,杜绝松疫木非法加工经营,发现的松疫木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做好用绿文章,推进生态惠民

走进位于西渡镇陡岭村的衡阳县华盛达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只见金槐茶、金槐代餐粉、金槐苏打水等企业研制的各种金槐米产品琳琅满目,墙上挂满了企业各种荣誉,34项发明专利引人注目。公司董事长付平国介绍道,去年,公司金槐产品销售额逾3000万元。

图片19.marked.png

华盛达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金槐种植基地进行剪枝作业。

华盛达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陡岭村后,西渡镇党委、政府坚持把种植金槐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来抓,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完善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在西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公司通过“公司+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村民种植金槐2000多亩,种植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公司还在西渡镇陡岭村建设金槐加工厂。去年,工厂投产后,解决了当地200多人就业问题,实现税收100万元以上。目前,公司已在西渡、洪市等乡镇建立金槐示范点10余个,种植金槐树5.6万亩,是目前全省面积最大、最集中、品质最好的金槐种植基地。

近年来,西渡镇通过建设高效林业基地、升级林产加工业、发展林业服务业的方式,着力推动金槐、油茶、森林旅游康养、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等5大重点产业发展,直接带动农户460余户增收,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绿”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王勤 周赛衡 王华林

编辑:阳正坤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