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衡东南湾乡:人大力量为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2025-11-19 15:35:22 字号:

衡东南湾乡:人大力量为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南湾乡新南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车间一角。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陈检春 衡阳报道

“现在月产竹筷4080件、竹签12吨,产值达60多万元!”衡东县南湾乡新南村党总支书记阳新德谈起村办竹器厂,满脸自豪。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南湾乡人大积极发挥职能,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南湾乡是衡东“楠竹之乡”,林地面积10.8万亩,其中楠竹达4.5万亩。近年来,乡人大响应县委号召,以“代表创客经济”为抓手,组织各级代表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穿针引线聚合力 楠竹资源变资产

2024年初乡人大会议上,代表们纷纷建议“放大楠竹优势,让资源变现”。乡人大随即组织调研,结合4.5万亩楠竹资源与民间竹器加工传统,提出整合新南、松源、江东三村优势共建加工厂的建议。

乡人大主席刘国庆牵头协调,敲定“优势互补”方案:新南村出场地、江东村供楠竹、松源村投资金。工厂筹建关键期,资金链突然断裂,乡人大代表、新南村村委邹德兵带头贷款20万元支援,带动村干部共筹5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投产后产品滞销,邹德兵又带队赴株洲、广西等地跑市场,最终拿下稳定订单。

如今,新南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达380万元,29名员工稳定就业,产品远销日韩,三个入股村按时分红,还带动上百位农户通过楠竹产业增收。

精准发力破难题 撂荒地变“金土地”

针对耕地抛荒问题,乡人大在农业监督中主动破局:一方面发动种粮大户承接,另一方面督促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拾遗补缺”,收拢土地耕作增收。

县人大代表、江东村村干部陈丁根带头实践,2025年带领村合作社种植140多亩优质稻,亩产超1000斤。因品种优、农残少,稻谷刚收割就被收购商抢购,为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合江村、松源村纷纷效仿,集体经济均稳步增长。

“乡镇人大要主动作为,把民主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效能。”乡人大主席刘国庆表示,未来将通过制度化监督、产业联动等举措,持续为地方高质量发展赋能。

来源:红网

作者:陈检春

编辑:丁晴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