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南船山技工学校学生跟着凌文武学习陶艺。
红网时刻新闻11月4日讯(通讯员 陈曙霞)11月4日,衡阳县界牌镇凌文武瓷艺传习所里,15岁的曾思叶握汾水笔在瓷坯上彩绘。“这孩子对泥巴悟性高,学近一个月就会独立拉坯、彩绘,比不少学半年的还熟练!” 釉下彩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凌文武指着作品称赞。
曾思叶是湘南船山技工学校陶瓷班学生,家在洪市镇市田村,从小爱画画。今年10月9日,她和另外5名同学跟着美术老师黄晴雨,来到工作室开启陶艺学习。“现在摸界牌瓷泥特别顺手,之前觉得难的拉坯,现在能轻松捏出想要的形状。”曾思叶捧着刚上完釉的瓷坯,眼睛里满是成就感。
这一幕,正是衡阳县培育陶瓷新人的生动缩影。为让有近三百年历史的界牌陶瓷“活”起来,湘南船山技工学校2022年筹备陶瓷班,2023年正式开课。首届27名学生中,有7人考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继续深耕陶瓷领域。
“从揉泥、拉坯到上釉、烧窑,每一步都手把手教,就是要让孩子把老手艺学扎实。” 毕业于衡阳师范学院的黄晴雨老师说,她不仅带学生拿过省赛好成绩,自己的作品《那达慕》还获了2024年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铜奖。

银瓷完小学生认真观看陶瓷彩绘。
工作室里,凌文武展示着曾思叶近期的拉坯作品:“界牌瓷讲究‘白如玉、薄如纸’,这孩子的坯体厚度已经达标,再练练就赶上老手了。”
作为从原界牌陶瓷总厂成长起来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凌文武已培养20多名徒弟,作品“山寨之春”等屡获全国大奖。如今他的工作室成了技校实训基地,双方还计划定期开设“大师课”。
衡阳县的陶瓷传承远不止于此。作为全国三大瓷泥基地之一,现有20家陶瓷规模企业,总产值达23.68亿元,产业规模持续扩容;全县现有的7名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常年投身技艺传授。更让人欣喜的是,界牌镇的银瓷完小、唐福小学等学校,近10年坚持开设陶瓷兴趣班,从捏泥巴、画瓷盘教起,让孩子们从小接触陶瓷文化,为界牌陶艺储备了“小传承人”。
“今年7个学生考进美院,现在又有曾思叶这样的好苗子,加上中小学里的‘小爱好者’,‘中国界牌’的瓷韵肯定能一代代传下去!” 凌文武看着满屋子专注学陶艺的身影,语气格外坚定。
来源:红网
作者:陈曙霞
编辑:王新凤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