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衡山县作为农业大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突出四个“好”,高标准打造万亩双季稻示范片(以下简称“示范片”),带动全县粮食生产稳产高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一、责任压实“好”,凝聚创建合力。坚持把示范片建设放在全县工作大局重要位置,坚持高位推动、高点定位、高效落实,构建了上下贯通、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一是领导带头高位抓。市联点领导着力加强对全县示范片创建的总规划、总指导、总督促,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扎实履行总田长职责,经常研究部署示范建设工作,带头深入示范片进行检查指导,做到“一季走遍一次、一季调度一次、一季督导一次”,推动示范创建工作有序有力开展。二是明确要求高标抓。统筹推进白果、江东、贯塘、新桥4个万亩示范片创建,明确了示范片核心示范区不少于2000亩、示范应用区不少于10000亩,种植整体连片,双季稻覆盖率100%的硬性要求,并通过品种优良化、栽培精细化、种植规模化、作业机械化、产销订单化和管理智慧化,提升粮食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让示范片创建一开始就在高起点。三是凝聚合力高效抓。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联抓,以县为主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将示范创建责任明确并压实到县级领导、到部门、到乡镇、到村组,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产生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的良好效果,凝聚了上下同心、齐抓共创的强大合力。
二、科技引领“好”,力促稳产高产。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科技力量为示范片创建赋能增效。一是以农田改造实基础。每年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等相关项目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双季稻万亩示范片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地质量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地力肥力、抗旱蓄水、适应机械化耕作等能力得到提升,为示范片粮食生产稳产增产打下坚实基础,有力改变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相关做法被“学习强国”、《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等媒体刊物争相推介。二是以技术推广提效能。在示范片全面实施“五统一、一利用”,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械深施肥,统一机抛机插,统一绿色防控,统一物化技术,充分利用田埂种植大豆,为示范片创建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有力提升了片内粮食生产的种植效率和综合效益。比如,衡山县国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工厂化”育秧中心全自动流水线,移栽时间上比传统人工育秧能提前2~3天。技术应用后,平均亩产稻谷达520.9公斤、亩增69.6公斤,三是以优质服务强主体。每个示范片明确1名责任专家、1名基层农技人员,大力推广粮食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及时帮助农业经营主体解决种粮技术难题。重要农时,县农业农村、水利、乡村振兴等部门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对示范片粮食产生开展巡回指导服务,助力农民好种田、种好田。今年来,已累计开展技术服务300余次。同时,充分利用“湘农科技云”“湖湘农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采取在线交流、录制视频课、网上直播等方式,为种植户解疑答惑,提升种粮技术。
三、管理规范“好”,打造精品工程。秉持“示范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的理念,坚持不懈提升示范引领工作水平,力争将示范片打造成粮食生产的全市标杆、全省样板。一是抓严耕地保护。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示范片落实最严格的田长制、最严厉的耕地保护措施,县、乡、村、组各级田长均层层签订责任状、实现APP安装及账号激活全覆盖,总田长一季一巡、联点县级领导一月一巡、乡镇半月一巡、村组一周一巡,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处置,确保良田一分都不能少。今年来,累计巡田距离54593.1公里、累计巡田时间91962.7小时,3到9月衡山县田长巡田率稳居全市第一,新增耕地减少图斑呈递减趋势。二是抓实创建管理。出台《衡山县双季稻万亩示范片管理办法》,从发展目标、管理内容、职能职责、保障措施等4个方面对双季稻万亩示范片进行全方面、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对种植规模、粮食产量、智慧农业、耕地保护等具体事项作出明确要求,推动示范片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三是抓紧督查考核。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田长办紧盯责任落实、耕地保护、双季稻种植等关键问题严督实导,确保示范打造工作落到实处。春耕夏耕期间,更是按天督查情况、按周通报点评,营造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今年来,累计开展督查7次,下发通报6期。县委、县政府树立奖优罚劣鲜明导向,将示范片粮食生产纳入“田长制”考核重点内容,纳入所在乡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作为年终考核和干部调整的重要依据,强化结果运用,严格兑现奖惩,极大调动了干部抓示范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种粮效益“好”,带动农民致富。全力打通粮食产销前后端,让农民种粮卖得出、有钱赚,推动示范片良性健康发展。一是严把质量关口。一方面,大力推广市场认可度高、产量高、宜机收、易储存的优良品种,确保农民产出的粮食都是好粮。今年来,已免费发放优质稻种子60.8万公斤,总价值1400余万元。另一方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广应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做好镉超标等重金属污染检测,落实粮食收储质量溯源核验,确保卖出的粮食都是“放心粮”。二是推广订单经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公司+粮食加工厂+种植合作社+种植户粮食生产联合体,打通生产到销售全链条,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高效运转,让广大农民生产无忧、卖粮无忧。今年,通过订单生产创建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五优”水稻基地达16万亩,全县高档优质稻订单率100%。三是强化政策支撑。将粮食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社会化服务补贴等奖补资金精准发放到种粮主体,给农民种粮吃下“定心丸”。今年来,已下发涉农补贴328万元。实现示范片内水稻保险投保率、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率100%,解决了农民种粮的“后顾之忧”。在引导市场化高价收粮的基础上,坚决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避免“谷贱伤农”。2023年,政策性收购早中稻和市场价粮食2万吨,收购均价达128元/百斤。(作者系中共衡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段晓赛)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段晓赛
编辑:王新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