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珠晖“笔杆子”唐兰荣:新闻宣传战线上的“拼命三郎”

唐兰荣正在与村民交流,为了挖掘更多的新闻线索。

唐兰荣向记者介绍他的作品《珠晖印象·足迹》。

唐兰荣拿着相机正在乡村拍摄。

  在衡阳市珠晖区,有这样一个人,他拿着纸笔、背着相机,奔波在乡镇街道的各个角落,将珠晖区的故事记录在文字中,把珠晖区的变迁盛放在镜头里。他,就是衡阳市珠晖区委宣传部新闻专干唐兰荣。

  自2010年进入珠晖区委宣传部工作以来,唐兰荣凭着对新闻事业的无比挚爱和娴熟的业务技能,独立完成和参与了全区许多重大活动的采访报道工作。7年来,他发稿近5000篇,被市级以上媒体采用近2000篇,为推介珠晖区,宣传珠晖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拼命三郎”总在跑新闻路上

  不在写新闻,就在采写新闻的路上。多年来,唐兰荣把“新闻现场就是记者的战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记者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职业,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随时都处在待命状态。”唐兰荣说,自己每天都在高度紧张中度过。

  由于外宣与内宣一肩挑,无论是在新闻现场采访还是在办公室,随时都可以看到唐兰荣忙碌的身影,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有时甚至通宵上班,他却乐在其中。

  “每天第一个来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即使到了周末也经常在加班,这好像成了唐兰荣同志的工作常态。”“有时他经常‘临危受命’,区里一个电话呼叫他,哪怕是周末在常宁的家里,也会毫无怨言从几十公里外赶回,为了新闻工作简直是‘鞠躬尽瘁。”在同事眼中,唐兰荣就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狂”,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拼命三郎”。

  2013年7月,唐兰荣跟随领导下乡报道防汛抗旱工作,从水渠上跳下来时,不小心被一枚竹签扎穿皮鞋,刺伤脚掌,血迹染红了白袜,然而他没向任何人说起,忍受着剧烈疼痛,硬是扛起摄像机,一瘸一拐地坚持采访。

  7年来,他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挖掘鲜活的新闻素材,写出许多让读者喜闻乐见的好新闻。

  追星逐月的行业佼佼者

  “写稿子要不断精益求精,把最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出色。”从这句朴实无华的话中,记者感受到了唐兰荣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

  在新闻采写上,唐兰荣有着惊人的“珠晖速度”。无论是上级单位要求的“规定动作”,还是自己的“自选动作”,他总是第一时间给领导汇报并策划新闻选题。凭着这种“追星逐月”的精神,他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个人特色与亮点。

  去年12月12日,珠晖区聂东元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这是这个家庭获得的第三个国字号荣誉。他敏锐地感觉到此事件的新闻价值,在与主人公沟通后,便第一时间与主流媒体联系,开展实地采访工作。12月20日,CCTV-13新闻频道重点播出《湖南衡阳 全国文明家庭 聂东元 王琳:照料瘫痪弟弟47年》,珠晖区新闻首次登上央视荧屏,实现了央视上稿零突破。

  7年来,他穿行在珠晖区的城市街头、走进工厂企业,深入农村基层,写出了多篇具有乡土特色、反映时代变迁的报道。记者在其办公室看到,每年由其主持编辑出版的《印象珠晖·足迹》新闻作品集全面反映了珠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成为珠晖区宝贵的图文资料。

  心系百姓,做珠晖印象的记录者

  “新闻工作能不能做深入、做扎实,关键在于深入基层面有多广、扎根基层根有多深,在于心中有没有装着老百姓。”这是唐兰荣多年来始终不变的信念与坚持,如同他的裤脚,总是沾满泥土。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项最新利民政策直接关系着父老乡亲未来的生活,我得深入田间地头,到村里去看一看。”唐兰荣第一时间深入到乡村采写。于是,一篇《十九大时光:让每一位村民都能享受到党的好政策》应运而生,通过红网时刻新闻与大家分享了堰头村村民周嗣扬的幸福生活。

  “珠晖区大大小小的地方,都有唐兰荣的足迹。”“只要想找珠晖区的某个人,了解珠晖区的某件事,找唐兰荣准没错!他就是个‘百事通’。”同事提起唐兰荣的新闻线索来源总是开起玩笑:“唐老师有好多线人。”

  “坐在办公室写不出民生稿,必须深入一线才能写出鲜活的故事!”今年7月,珠晖区遭遇特大强降雨袭击,抗洪形势十分严峻,刚到救灾一线的那个夜晚,当疲惫的人们纷纷睡去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的唐兰荣决定到堤坝上看看。刚到和平乡东山村何家港堤段,他发现村支书王良好正用沙哑的声音指挥村民抗洪抢险。那个瞬间,他将群众的情、群众的难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特写:堤坝上的“小喇叭”》《珠晖区:“喇叭支书”的96小时》等在各个媒体刊发的作品,获得广泛好评。

  《茶山坳镇:硬化北干渠 灌溉六个村》《珠晖区基本建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富民葡萄种在城市边》……一篇篇鲜活的稿件,没有华丽惊艳的表白,却装着对群众苦与乐的真情;没有惊世骇俗的呐喊,却怀有对家乡百姓关切深情的眷恋。

  由于唐兰荣在全区宣传工作中成绩突出,先后荣获珠晖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全市“对上对外宣传先进个人”等荣誉。面对荣誉,他表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我会一直在新闻事业中走下去,做珠晖印象的记录者。”

  (红网时刻记者 谭倩 衡阳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谭倩

编辑:李璐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2017/11/03/17517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