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正青春”系列发布会⑨|石鼓区专场答记者问

5c27182f-53db-4525-aefa-5f95f8440796.jpg

10月15日,“衡阳正青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石鼓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召开。

红网时刻衡阳10月15日讯(记者 王敏)10月15日,“衡阳正青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石鼓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召开。石鼓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浪全面介绍石鼓区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副区长谢宏、聂文化、吴颖、王砺分别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我们注意到,石鼓区的民生投入不断增加,占到财政总支出的七成以上,特别是教育民生快速推进,顺利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的评估,走在全市前列。请问,石鼓区是怎样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

石鼓区副区长谢宏: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始终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按照“怎么重视教育都不过分,怎么加大投入都不过分,怎么关心教师都不过分”的工作思路,做到教育民生事业优先规划、优先建设、优先保障,使我区的教育民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先后实施了华耀城小学、松木明德小学、前进小学、人民路小学、五一路小学等一批化解大班额项目,新增学位近5000个,目前全面化解了超大班额。我区还实施了一批薄弱学校提质改造项目,松木中学、团结小学、三星小学等一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率先建成了高标准的教学用房和塑胶运动操场。我们还实施了在松木经开区内的学校迁并工作,在全市率先实施了中小学安全饮水工程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投入,全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二、不断改革创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做:一是不断探索和推进集团化办学,把我区的名校资源通过集团化办学的方式不断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扩散,今年秋季招生,都司街华耀小学、人民路朝阳小学在全市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成为我市的一大亮点。二是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作为全省现代教育试验区,我们在全区的每一所学校,都建成了教育局域网,每一个班级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配有电子白板、一体机等,使优质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在全区实现共享。三是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作为全省教师校长交流轮岗试点县市区,我区出台了一系列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政策和制度,推进了我们的教师校长在全区范围内的交流轮岗。通过这些措施,我区的教育正在从基本均衡向高位优质均衡迈进。

三、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环境。近三年,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招聘了133名年轻教师补充教师队伍,我区对教师的各项待遇予以全面充分保障,只要上级有文件精神要求的,我们全部落实到位,不打折扣。我们还实施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教师荣誉制度,每一年的教师节,区委区政府都召开了高规格的庆祝表彰大会,表彰一批优秀的教师,激励教师爱岗敬业,尤其是在今年教师节前夕,我区四大家主要领导和代表走访了全区的所有学校,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座谈,听取一线教师的心声,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这些做法,我区的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久久为功,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记者:这么多年来,石鼓区一直把培育现代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还成功获评了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请您谈谈,近年来,石鼓区在努力打造湘南地区最具活力的商贸文化中心上取得了哪些可喜成果,今后的发展思路是怎样的?

石鼓区副区长聂文化: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围绕打造湘南地区最具活力的商贸文化中心,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示范引领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大力加快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加速发展,专业市场的辐射作用日益强劲。去年,我区顺利通过全省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验收。具体来说: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路网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区辖区内大桥由草桥、电厂铁路桥2座增加到长丰桥、雁栖桥、雅士林桥等8座,基本形成了“八纵五横”的城市路网格局。(八纵:107国道、五一大道路、蒸阳路、蒸湘路、红湘路、蔡伦大道、长丰大道、华新大道;五横:北二环、凤凰路、惜香路、华源路、蒸水北路。)农村道路方面,为了促进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南岳旅游和乡村旅游道路畅通。我区制定了乡村旅游道路三年规划,计划建成25.66公里道路,全面打通乡村与城市主干道以及主要工业产业园的连接。截至目前,已完成7.55公里道路建设,11公里路基建设,今年年底可通车。计划明年再完成7.11公里。为了精准脱贫和产业发展,也为了老百姓出行方便,我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四好”农村路的要求,对全区355公里农村道路进行全面规划,计划在三年内对180公里道路进行提质改造,今年已完成路基建设60公里,年底可全面完成。明后年计划完成120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户户通公路。

二是主抓专业市场建设。现已形成五一、华源、中湘机电、中亿汽贸城、华耀城、万居家居六大品牌市场,发展动力和集聚效应日益强劲,对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三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针对中小企业服务,我们下足了功夫,专门设立了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办公室,建设了石鼓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吸附了一大批中小企业来石鼓创业发展。通过这些措施,我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面积已达1200公顷,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14.6亿元,企业实现利润15.3亿元,财政收入3.74亿元。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0家,省级服务业品牌3个。

与发展迅速的兄弟县市区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加倍努力,继续突出文化和商贸服务业发展,不遗余力地推进蒸水以北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拉通惜香路、凤凰路、长丰大道等道路,继续秉承“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管到底”的服务理念,重点服务投资具有文化商贸服务特色的产业,全力协调解决企业在水、电、路、气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充分利用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平台,实现“五个一”的工作目标,即打造一批高端品牌市场,吸纳一批总部实体经济,鼓励一批企业技术创新,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提供一个优质发展环境。

记者: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了周边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如火如荼,纷纷出台了一些扶持奖励措施,推出了一批精品旅游项目。石鼓区也响亮提出了打造近郊旅游休闲新高地的目标,请问,石鼓区在这方面有什么发展思路?从哪些方面下手?

石鼓区副区长吴颖:近几年来,我区积极响应国家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和奖励办法,打造了一批星级乡村旅游景点,举办了“全牛宴”“玫瑰花节”等活动,收到了较好的反响。由于我区起步晚,与其他县市区相比,特色不太明显,基础设施、综合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所以,我区计划从2019 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建成1个乡村旅游集聚区、2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10个省星级乡村旅游点,全力打造“处处有景、四季能游”的全市近郊旅游休闲新高地。我们将具体做好“四篇文章”。

首先,绘好一张图。好的顶层设计能引领好的行业发展,我区将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认真做好乡村旅游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引进具经验丰富的策划单位,科学合理编制规划,确保规划能落地、可实施,实现多规合一。今年,我区出台了《石鼓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现已进入政府采购阶段,多家公司踊跃参加公开招投标,我们将严格程序,认真筛选,与专业公司合作共同发展。

其次,布好一局棋。如何搞好产业引领,我们的思路是“举农业的旗,唱文化的戏,走旅游的路,培教育的苗”,下一步将大力促进“农业+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精心谋划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项目,深挖与休闲农业、亲子研学、农耕体验等具有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产品产业,用“一乡一品,一村一韵,一路一景”满足群众的休闲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再次,修好一条路。几年前的乡道只适合简单出行,会车都有难度。要发展先修路,基础设施是发展乡村旅游最基本的保障。我们将在三年内提质改造农村道路148条、180公里,其中以一条31.1公里的旅游环线贯穿角山、黄沙湾,连接北二环、107国道等道路,全区域串联景点景区,实现村村通、路路通、组组通。目前,乡村旅游环线已通车6.4公里,年底可再完工10.7公里,预计2019年全部完工,后续还将沿线建设生态绿道,配套完善旅游标识标牌、游客集散中心、生态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最后,兴好一批业。去年,《石鼓区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已正式实施,一些优秀企业家享受到政策扶持,我区将逐年增加旅游专项资金投入,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为乡村旅游发展添砖加瓦。今年,我区制定了《石鼓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石鼓区都市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旨在以乡村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今后,我区还将适时推出更多更新更好的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大机遇。

记者:改革开放40周年来,石鼓区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了显著提高,请您谈谈,近年来石鼓区是怎样大刀阔斧改造老城区人居环境,实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

石鼓区副区长王砺:近年来,我区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率先在全市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念好了“建、改、治”三字经。

一是分批次“建”。近年来,全区上下把城市建管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真正做到了“主次干道干净整洁、夜市摊点有序经营、公共场所秩序良好、市容市貌美观清爽”。为此,投入1.93 亿元,全面推进29个社区“三清三建”,新建2000平米以上的游园2个、小游园41个,新增临时停车位680个、非机动车停车点120处。投入780万元,完成15个背街小巷基础设施维护工程项目。投入105万元,完成22条主次干道人行道板维护,新安装路灯769个。完成社区绿化提质改造7.5万平方米。投入5500万元,完成明翰路、蒸水南路、环城北路、常胜路、和平北路等5条主次干道两厢提质改造,建设16个高标准示范社区和6条文明示范路段。投入5.28亿元,扎实推进西湖老干所等6个棚改项目,累计开工1373户。完成公厕提质和旱改水任务50座,新(改)建垃圾中转站14座,撤并垃圾中转站30座。目前,正抓紧推进“三清三建”升级版工作,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二是大力气“改”。长期以来,“以条为主”的分散型专业执法体制,导致城管执法职能交叉,让城市管理处于尴尬局面。我们积极探索,主动作为,率先在全市启动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城管部门执法职能,将城管责任分别落实到街道,街道再落实到社区,推动城管、环卫、园林、微工程、警务等事项下沉一线,全面打造“大城管”体制,实现城市管理常态化、长效化。通过这些改革,压实了属地管理责任,激发了基层一线活力,有效破解了执法“两张皮”难题。 

三是全方位“治”。我们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吸取群众智慧,推动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这个系统工程。强力整治乱设摊点、乱丢垃圾、乱停乱行等行为,坚决取缔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和马路市场,尤其对以路设市、占道为市的集市将进一步加强引导,真正做到退市让路。结合“三清三建”开展拆违控建,坚决做到了减存量、无增量。加强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管理,全面推行施工围挡作业,采取密闭或喷湿防尘措施,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结合生态环境整治,加强餐饮油烟和噪音污染源整治,严查违规倾倒排放。此外,统筹强化户外广告、非机动车管理等工作,促进城市面貌上了新台阶。

来源:红网

作者:王敏

编辑:宋美君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2018/10/15/61374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