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衡阳正青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衡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成就新闻发布会召开。
红网时刻衡阳11月21日讯(记者 周海波 通讯员 陆璐)11月21日上午,“衡阳正青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衡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成就新闻发布会召开,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衡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问在污水处理这方面,住建局做了哪些工作?
衡阳市住建局总工程师张云球:目前,我市县级以上已建成11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72.5万吨/日,城区已建成的松亭、江东和铜桥港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分别是22.5万吨/日、8万吨/日和10万吨/日。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角山(设计规模4万吨/日)、松木(设计规模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已分别总体工程量的83%和45%,预计年底均可通水试运行;即将建设的酃湖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6万吨/日)。污水管网建设方面,松木污水处理厂1.5KM配套管网工程将于年底完工通水;角山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已完成98%的污水干管,3座提升泵站正在建设中,年底可建成通水。蒸水左岸4.5公里和蒸水右岸3公里截污干管2个项目已进场施工,预计年底基本完成;经过多年的新建和改造,我市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下排水管网体系,老城区约50%的主次干道已完成雨污分流。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从今年开始启动,计划完成6处,衡阳县金兰镇和祁东县太和堂镇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建成,即将开始试运行,其他4个正在全面建设当中,年底均能建成运营。排污口治理方面,湘江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16个排污口已全部治理完成;全面启动了蒸水沿线27个排污口治理工作,现已完成9个。
记者:请问衡阳市城乡规划局在服务经济、服务项目方面有些什么样的举措?
衡阳市城乡规划局工会主席龙瑞祥: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新闻媒体和各位记者对衡阳市城乡规划局的关心和支持!服务经济建设和项目建设是规划部门服务城市发展的一项核心工作。一方面需要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规划实施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切实为项目建设做好服务,我局打出了“套、改、减、修”四字组合拳,助推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套”是指“套公式”促公平。规划审批、规划执法全部按照公开的标准进行套公式处理,建设单位可以事先自行预判项目的管理结果,营造了公平的实施环境。
“改”是指“改流程”提效率。全面改革审批流程。比方提前受理企业项目报建、支持企业依法抢抓工期、依法为企业提供相关证明等,为企业项目审批节约了大量时间。近两年为特变电工、金杯电缆、衡钢、燕京啤酒厂等30多家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办理了相关规划手续。
“减”是指“减环节”再提速。一是精简内部审査环节。取消了沿用20多年的项目集体审査会。二是削减中介服务环节。取消了强制性规整和日照分析,限时进行施工图审查。三是减少政企沟通环节。采取业务领导带队上门服务的方式提供一站式上门服务。四是减少部门沟通环节。建立国土规划联席会制度,直接会商办理,提高效率。
“修”是指“巧修改”硬担当。通过依法修改规划确保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修订遗留问题解决规则为老企业化解遗留矛盾等,全力确保经济建设高速推进。
记者:当前,衡阳市正在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并提出了打造最美地级市的目标,请问作为城管部门将有怎样的作为?
衡阳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邓建华: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最美地级市的目标,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号工程”,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看,就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城市管理思想,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具体来讲,无论是最美地级市,还是全国文明城市,首先是最干净的城市,要做到城市路面洗扫干净、城市立面清洁干净、城市扬尘要抑制干净、垃圾要清运和无害化处理干净;其次,是最有序的城市,市容秩序要符合城市容貌标准,无乱占道、乱停放、乱吊挂、乱搭建、乱砍划、乱倾倒等违法违规行为;再者,是最生态的城市,按照生态园林城市和海绵城市标准提质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以绿为蓝本,实施增花添彩,推进“三江六岸”风光带城市双修和城市绿色照明改造;最后,是最安全的城市,城市管理基础设施运行、公园游乐设施运行、大型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要确保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记者:市城建投在推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介绍一下市城建投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
衡阳市城建投常务副总经理龙武星: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秉承“建设衡阳、造福于民”宗旨,围绕我市城市建设全面开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衡阳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自成立以来,公司在市政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等项目投资建设上,已累计完成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累计投资建设道路180多公里、桥梁70余座(含道路立交),约占全市桥梁建设总数的85%;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22500余套,面积约144万平方米,约占市本级保障性住房建设总数的50%。
我司先后作为业主投资建设了东外环、化工路、武广高速客运站配套设施、蒸湘南路、蒸阳南路延伸段、衡州大道、市本级保障房建设等重大省、市重点工程;近年来,投资建设了或正在建设的有船山东路、二环路、蒸湘北路延伸、耒水东岸风光带、蒸水西堤南段综合项目、铁一中、博雅公园、三馆两中心和棚户区改造等重大项目,分布在我市各个城区。为拓展衡阳市城区骨架、促进东西南北畅通、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此外,我司还投资建设了一些公用事业项目如消防站、保障性住房等,以及市委、市政府安排的代建项目。
记者:电力对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请问改革开放40年来衡阳电网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国网衡阳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梁好:电力是能源工业的成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先行产业,电能的使用已普及到国民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了社会的必须。40年来衡阳电网历经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常规到智能的“蜕变”过程:1978年衡阳地区第一座220千伏酃湖变电站开建,1980年5月28日投产,标志着湘南地区第一座枢纽变电站诞生,从此衡阳地区供电联入了省网,结束了只靠湘南电网各区域自发电供电的时代。电力供应的可靠有力的支撑着衡阳工农业的发展,同时电网自身发展也进入了全面提速时代。主网构架进一步牢固,2007年,衡阳地区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船山变电站投运,宣告衡阳电网进入超高压时代。电网发展日新月异,2013年、2014年衡阳第一座110千伏和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相继投产,它预示着衡阳电网发展另一个全新的时代来临。至2018年初,衡阳电网已初步形成了以500千伏船山变为中心,14座220千伏变电站为枢纽,52座110千伏变电站为骨干,73座35千伏变电站为终端的坚强网架。电网最大负荷224.8万千瓦(是40年前的21.8倍),售电量118.65亿千瓦时(是40年前的19.2倍),35千伏及以上线路4774.962公里(是40年前的6.8倍),变电容量700.83万千伏安(是40年前的59.1倍)。
坚强主网的构架已搭建,农配网提质已成了当前电网发展的重心,今后我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政府的沟通汇报,争取各项农网改造资金或优惠措施的落地,继续加强农配网改造,提升电网供给能力,确保建成真正让政府满意、百姓放心的优质电网。
来源:红网
作者:周海波 陆璐
编辑:周海波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