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正青春”系列发布会31】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场答记者问

00.jpg

12月7日上午,“衡阳正青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衡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就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红网时刻衡阳12月11日讯(记者 谭倩 通讯员 陆璐)12月7日上午,“衡阳正青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衡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就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衡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郦君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衡阳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历史成就,衡阳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邹斌初,衡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肖立建,市文体广新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新祥分别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衡阳作为文化大市,请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哪些主要成就?

衡阳市文体广新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新祥:衡阳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40年来,衡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一)紧贴民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方位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市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8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76个,农家书屋4878个,2014年启动“三馆两中心”和市国书馆新馆建设。201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衡办发〔2016〕3号),并发布《衡阳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年-2020年)。2015年,“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成功申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项目。2017年,衡南县成功创建首批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展衡阳市“乡音乡韵”特色乡镇综合文化站创建评比活动,11个创建文化站成功挂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全市2200多个基层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面铺开。高质量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书香雁城”建设,每年举办了高规格的启动仪式,六大活动贯穿全年。每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1000余场次,为全市农家书屋补充图书100余万册,市城区首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馆,耒阳、常宁、衡东建成24小时自助书屋,2018年还将计划新建10个,牛角巷社区被评为全国书香社区。“村村响”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建成,共建设完成县(市)、乡、村三级平台2400多个,安装高音喇叭5万余个。安装“户户通”直播卫星电视25万余套,解决80余万边远贫困山区群众收看电视难问题,电视信号覆盖率达100%。每年完成惠民演出1110场、放映公益电影58023场。广影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先后打造了“和风衡州”群众文化艺术节、“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雁城市民课堂”“周末百姓剧场”“周末快乐读书”“童书推荐”“群文之家”“欢乐潇湘、幸福衡阳”大型群众文艺汇演、“美美衡州”群众文体活动等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500余场次。

(二)紧盯口碑奖杯,文艺精品创作擦亮出新。艺术创作精品迭出。狠抓文艺创新创作,推出大批扬正气、接地气、高人气的精品力作,摘取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田汉大奖等国家和省级大奖2000余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文艺工作者紧扣为人民创作的宗旨,创作了一大批文艺精品,歌剧《田垄之上》、《八百矿工上井冈》、大型花鼓戏《父亲》、祁剧《莲台观世音》、湘剧《新醉打山门》、舞蹈《平沙落雁》等作品叫好又叫座,原生态音乐《岳北山歌》获国家群星奖,祁剧《梦蝶》获首届湖南文学艺术奖,并入选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歌剧《夏明翰》、歌曲《东方有条神奇的江》、《阳光中国》、《梦的翅膀》、《大雁腾飞》等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在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两件作品获“齐白石”奖。

(三)紧抓保护传承,文化遗产魅力不断彰显。从2006年衡阳湘剧成为衡阳首批入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到2014年衡山皮影入选世界级非遗项目;从2002年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到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1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市同步展开,40年改革实践走出一条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之路。全市已有全国爱教基地3处;不可移动文物1500余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77处,其中国保12处,省保54处,市保111处;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99项,其中世界级1项,国家级5项,省级20项,市级73项;全市有馆藏文物2.9万余件(套),古籍善本3083册,均居全省市州前列。衡阳先后荣获中华诗词之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等称号,涌现2个全国文化先进县(衡阳县、衡东县)、2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常宁市、衡阳县)、1个全国曲艺之乡(祁东县)。2014年启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展了申公馆、来雁塔、珠晖塔等文保单位的保护修缮工程;南岳松麓街非遗传承基地挂牌为省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成为非遗与文产、与旅游有机结合的有益尝试和成功典范;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市场成为新亮点,设立非遗教学基地17个;优秀民俗文化节庆“南岳庙会”活动盛况空前,数上央视。

记者:衡阳广电作为社会主流媒体是如何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同时,在推进媒体转型和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衡阳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邹斌初:一、舆论导向零差错。我们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让主旋律和正能量主导广播电视节目空间。我们坚持新闻立台,以《衡阳新闻联播》为龙头,聚焦主题主线,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我们突出思想引领,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成为时代最强音;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深化走转改,把握时度效,努力打造立体多样、丰富生动的节目创新集群,为新时代新征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安全播出零事故。我们牢固树立优质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生命线的意识,强化技术保障,优化升级设备,完善应急预案,已经实现了连续9年安全播出零事故的记录,保障了日常节目的优质播出,和近百场重大政经活动的直播录播的圆满成功。

三、宣传创优名列前茅。我们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好新闻、好节目、好作品,40年来,衡阳广电创作的优秀作品,共获得中国新闻奖4个,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个,湖南新闻奖和“湖南“五个一”工程奖100余个,湖南广播电视奖一等奖150多个。衡阳广电连续22年获得全省广电宣传创优组织奖。获奖数量和等级位列全省市州第一方阵。

四、媒体转型与时俱进。为应对移动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挑战,我台正在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手机台筹建工作已初步完成,融媒体节目制作中心、融媒体演播室正在加紧建设。相信不久,一个集信息采集汇聚、全媒融合加工、多渠道内容发布于一体的高清节目制播系统将呈现在衡阳广电,助力衡阳广电事业腾飞。

记者:近年来,全国媒体都提出了融合发展的理念,请问衡阳日报社在媒体融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

衡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肖立建:近年来,衡阳日报社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致力于改革转型、融合发展。

融合思路:实现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型,大众媒体向大众、分众、小众媒体兼顾转型,做新闻向做品牌转型,新闻产业向大文化产业及多元产业转型,传统广告向现代经营转型,同质化共生向错位发展转型等“六个转型”。

融合目标: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形成“1+3+N”媒体矩阵,即一机关报(《衡阳日报》)、三大主媒(《衡阳晚报》、《掌上衡阳》客户端、《衡阳全搜索网》)、N个“两微一端”、分众媒体和经济实体,努力形成区域、行业、人群和媒介种类全覆盖,舆论影响力与区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媒体集群。

具体做法:搭建了大采编大广告平台,建立了以《衡阳日报》为龙头,以《掌上衡阳》客户端为纽带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全面融合的发稿报道机制,实现了新闻多元传播,进一步扩大了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话语权。建成了全国地市报首屈一指的“中央厨房”和视频直播工作室,实现了平面媒体、移动客户端、视频直播融合发展的格局。

主要成绩近三年来,先后获评中国报业新媒体影响力“副省级和地市级党报百强榜”前30位、“中国媒体深度融合30强”、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十大影响力地市党报、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十强单位、湖南省优秀报社等荣誉称号。在“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年会2017全球移动互联网青岛峰会”上,“豹眼视频”获中国移动互联网与传媒融合风云榜“年度最具价值品牌”。《掌上衡阳》影响力和阅读量在全国党报移动客户端中排名前50位,用户达40多万;全搜索网同时在线人数超过4.5万;两报微信多次荣登全省榜首,日报微信稳居全省纸媒官微前三甲,晚报微信21次荣登湖南省报纸新媒体排行榜周榜首位,两微用户超过80万人。


来源:红网

作者:谭倩

编辑:梁丽芳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2018/12/11/404226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