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时间的碑林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铭刻在那里。
他们是革命者、拓荒者、奋斗者,更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但他们从来不是天生就矗立在那里。他们的每一步,都是激昂、坚守与担当。他们如丰碑般树达与铭刻,也如帛书般耐读与沉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衡阳市委网信办、红网衡阳站联合推出“衡阳风华·70年70人”网上展览活动,利用红网、“衡阳发布”等网络平台,通过系列报道、集中展览、网上互动、对外宣传、结集成册等,对历史致敬,发时代宣言,向先进学习,为衡阳聚力,将精神承扬。
为省域副中心而聚力,为最美地级市而奋斗,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让我们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红网时刻 记者 王敏 整理报道
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8年和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分别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克祖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此前,在海外博彩公司公开的赔率榜上,衡阳籍女作家残雪赫然在列,且排名一度超过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虽和村上春树一样无缘诺奖,但残雪的知名度在国内大幅提升,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她。
有“写作女巫”之称的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祖籍湖南省耒阳市三都镇。残雪著有《五香街》《吕芳诗小姐》《赤脚医生》等作品,累计700万余字。
残雪。图/陈小真
此前,残雪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算高。她的很多作品都较为难懂,有人说当她的书迷“有门槛”。但在海外,残雪颇有名气,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她的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被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残雪作品。图片来自网络
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曾称赞残雪是“中国的卡夫卡”“一位很特别的作家”。
近些年,残雪住在云南西双版纳,极少公开露面。66岁的她生活简单宁静,作息规律,每天花一小时进行小说创作,热爱哲学,坚持跑步,不喜社交……
近年来,当上世纪80年代“先锋派”作家们纷纷结束实验性的写作,投向现实主义的怀抱后,残雪仍坚持文学实验。其作品大多描写底层人们充满怪诞的生活体验,其作品兼具东方的美感和西方的精神特质。
在国外的文学读者圈子里,她的先锋文学或者实验文学,有非常高的被认可度。她的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残雪只有小学学历,17岁开始参加工作,先后做过铣工、装配工、赤脚医生、个体裁缝,但却通过业余文学创作成为作家,堪称励志典型。
17岁在工厂上班时,她就读完了《资本论》。她和哥哥从小爱好哲学,哥哥成了哲学教授,而她用文学来进行思想的实验,进行哲学思考。坚持每天看英文原版的纸质书,读文学经典,比如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的作品。
在北京居住多年之后,残雪近年搬家到云南,继续生活和写作。30多年来一直过着单调刻板的文学生活——七点钟准时起床,九点钟开始阅读和写作,一个半小时。下午两点钟开始阅读和写作,也是一个半小时。这期间她写的是哲学书。锻炼以及晚餐后,她进入一个小时的小说创作时间,之后是英语学习时间。
残雪说,“我已经60多岁了,功名利禄对我意义已经不大。我只需要专心对艺术、文学本身负责。文学给了我丰美的精神生活,也让我的日常生活感到畅快。日常生活中,我连买个菜、跟物业打个交道,都有幸福感浸透。因为文学与生活,已经互相渗透。既有小市民的快乐世俗生活,精神上又有高级的极致享受。”
来源:红网
作者:王敏
编辑:李璐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