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泉溪的葱蒜,茅市的烧饼,宝盖的有机茶……衡南的“宝贝”山野遍布,你能数出来的有多少?翻山越岭,竹杖芒鞋,红网、衡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带你开启寻“宝”之旅,邀你一同走进衡南的“特色小镇”,观赏衡南人民引以为豪的山珍特产在清泉大地结成硕果,喜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发展的“衡南经验”。
此时正是葱蒜丰收之际,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大蒜地里,51岁的阳登英坐在小板凳上,一边整理刚刚拔出来的大蒜,一边与记者聊聊家常。
近年来,在木蔸村的带动下,泉溪镇白沙、木蔸、泉溪等沿耒水流域的五个村,均积极发展葱蒜产业。
杨登淑和丈夫一起将大蒜清洗理顺,以图卖个好价钱。
红网时刻 衡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敏 欧超 全咏 衡阳报道
初冬时节,湖南衡南县泉溪镇木蔸村依旧绿意盎然。一丛丛香葱与大蒜交织成绿毯,沿耒水流域而“铺”,风过之处,葱香阵阵、蒜意浓浓。
此时正是葱蒜丰收之际,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他们带着草帽,或不停弯腰、或干脆搬来小椅子坐在地里,熟练地拔葱蒜、挑选、捆绑......一派丰收景象。
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木蔸村祖辈就开始大面积种植葱蒜。近年来,在该村的带动下,泉溪镇白沙、木蔸、泉溪等沿耒水流域的五个村,均积极发展葱蒜产业。目前,全镇葱蒜种植面积6000余亩,年产葱蒜2.75万吨,年产值1.45亿元。
“3年后,全镇力争葱蒜种植面积达1万亩,我们要打响泉溪葱蒜品牌,让泉溪的葱蒜走出衡阳,走向全国。”泉溪镇党委书记谢凌起信心满满。
“衡阳城区百姓所吃的葱蒜70%——80%产自泉溪”
泉溪镇的葱蒜,颗形均匀,上绿下白,表面青绿,香味浓郁。很早之前就畅销长株潭地区和湘南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葱蒜,从我记事起,爷爷辈就已经在种了。”罗召生是木蔸村的葱蒜种植大户,他告诉记者,过去的木蔸人一直有种植葱蒜的传统,因为木蔸村位于耒水流域的东南部,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砂质土很适合种植葱蒜。
优良品种是村民增产增收的关键。今年,木蔸的大蒜种子主要从四川白县引进。这个品种耐寒,播种期早,生长快,比其他大蒜品种早上市半个月,能卖个好价钱。据介绍,全村80%的种植户都选择种植四川白县的大蒜品种。而小葱则都是本地品种。
“一般夏天、秋天的时候,衡阳城区百姓所吃的葱蒜至少70%、80%产自泉溪。”罗召生向记者解释,在泉溪,葱蒜的成熟时间已经形成了“梯队”,可以确保季季有葱蒜,销售“不打烊”。而夏、秋季节,天气较热,葱蒜不好保存,因此外地葱蒜几乎无法打入衡阳市场,作为“本地葱蒜”的泉溪葱蒜,依靠好口感以及绝对的新鲜占据了大部分衡阳人的餐桌。
为打造泉溪葱蒜品牌,助力泉溪葱蒜产业发展,今年,泉溪镇党委、政府主动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申请地域性商标,把木蔸的葱蒜产品注册为“木蔸湖”商标。
“这样,今后木蔸的葱蒜产品可直接在超市销售,种植户的收入将大大增加。”木蔸村党总支书记肖应社喜笑颜开。
“小小葱蒜大大能量,脱贫致富就靠它了”
“现采的葱蒜要把上面的泥土和黄的葱叶掐干净,整理清洗,卖相好了,价格自然也会高出一等。”11月20日,大蒜地里,51岁的阳登英坐在小板凳上,一边整理刚刚拔出来的大蒜,一边与记者聊聊家常。
阳登英与丈夫身体都不太好,因疾病曾陷入贫困,小孩目前还在读初中,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20多年前她就已经开始种植葱蒜,但是种植的面积都十分小。
近几年,她与丈夫一起勤恳劳作,种植了3、4亩的葱蒜,“每年能挣个7、8万吧,2015年也算是脱了贫!”不用出去打工,家门口种点小葱大蒜也能得个温饱,阳登英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下午别人就要来收了,我们赶紧的。”71岁的杨登淑“招呼”着老头子赶紧地将大蒜清洗理顺。和阳登英一家一样,杨登淑家也是贫困户,同样是老两口在种葱蒜。
眼下急着要“出货”的这一批葱蒜是他们今年7、8月份播的种,是他们在白沙村产品扶贫蔬菜基地的第一批“收成”。
白沙村产品扶贫蔬菜基地是白沙村为贫困户量身打造的产业基地。贫困户在这里“承包”土地种植葱蒜,不仅可以拿工资还可以得分红。
“我们大概种了2亩大蒜,今天下午估计能卖万把块钱。”杨登淑坦言,种植葱蒜虽然很辛苦,但是相对于其他的农产品,算是回报比较高的了。
“现在我们的葱蒜根本不愁卖,来这里商贩越来越多,农户根本不需要自己挑着去市场。”罗召生笑着说,“装走的是葱,换来的可是现钱啊!”
如今,泉溪镇党委政府把葱蒜生产做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产业,从品种改良和提高作务技术,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不断扩大种植规模,葱蒜产量和质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泉溪镇,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葱蒜大镇。
来源:红网
作者: 王敏 欧超 全咏
编辑:王敏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