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 记者 石珊 通讯员刘晓钰 刘凤勇 衡阳 报道
年轻一辈可能听说过,却未曾见过,公社社员工分本,每天做了什么农活?评几分?再进行分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湖南衡东县杨桥镇鹤岭村,有着一个特别的工分本。和过去大集体时的工分本不同是,这个本子记下的是村民不计报酬,无偿参与集体劳动的时间和次数。
衡东特殊工分本记下的是“衡阳群众”无偿参与集体劳动的时间和次数。
“颜冬奇、颜冬华、罗国华…今天都做了一日事,记一个工分。”2月27日晚,鹤岭村马鞍冲修路现场,大家做完工后,衡东县杨桥镇鹤岭村组组长、记分员谭加云正在认真地划着圆圈、记着工分。
工分本上绝不能落下我们的名字,村民们你争我抢,出钱出力。青壮年外出务工了,村里的中老年人又继续接力,让工分本一直记录下去……
“不能出去,在家一定要为家乡出点力”
鹤岭村位于衡东县西北部,地处偏远,距镇中心5公里,与株洲市渌口区相望,接207省道、通村连组的马鞍冲公路宽3.5米,是鹤岭、东烟两个村50个组6000多村民的必经之道。
村民谭爱军说:“十年前父辈们修的路不够宽,两台小车会车都卡,货车和小轿相错就更难,如果两台大货车,根本无法通过。”
“不能出去,在家一定要为家乡出点力!”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不能和往年一样过完年就马上出去务工,颜忠其、颜冬国、谭建辉、谭杰、戴元才几个年轻人商量后决定筹钱出工,拓宽通村公路,修水沟、修水坝。
消息传开后,全体村民积极响应,隔壁村民也纷纷行动起来,五万、三万、一千、五百……3天时间筹措了16万余元,他们决定将原本宽3.5米的公路再拓宽1.5米以上,修水沟2000米,修水坝1个。劳动力就由村民集体出工,自己动手,只计工分,自己登记。
谭加云告诉观潮君:“大家要我当记工员,我就从家里翻了个作业本,每天散工后登记,上午、下午各记一次。来了一整天的用红笔画圆圈,做完工大家都回自己家里吃饭。”
你争我抢只为多记分 “这点伤痛不算什么”
从2月13日开始,在修路现场,每天百余名群众挥汗如雨,有的搞运输、有的挑砂石、有的和水泥浆、有的砌砖、有的填整路面、有的修水圳……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分头作业、有序施工。
在修路、修水坝现场,每天都有百余名“衡阳群众”挥汗如雨。
村民颜冬华递了块40斤重的空心水泥砖给谭乔云,砖有少许开裂,突然掉落在谭乔云的小腿上,隔了两条裤子还是擦破皮流血了。大家劝他回去休息,谭乔云不肯。他休息了一小会儿后,说这点伤痛不算什么,又继续做工。
村里的颜中华和谭国徕是邻居,前阵因建围墙,闹了点小矛盾,但是吵架归吵架,在修路现场两人很快就和好如初,一起出工。
为拓宽路基,罗国华让出了责任田、自留地,他毫无怨言,天天一大早来,天黑了才回。罗国华说:“常年在外,好不容易在家里待这么久,这次一定扎扎实实为集体出点力,争取多记几个工分。别个出钱请我,我还不愿意做呢,这个可是越做越有劲啊!”
180名群众2500工分 “工分本上必须有我们的名字”
隔壁东烟村的曾祥华得知消息,也带着30多人赶过来帮忙。 “路也好、水渠也好,东烟村2000多人同样受益,这不是鹤岭村一个村的事,我们也要出钱出力,工分本上必须有我们的名字。”
180名“衡阳群众”2500工分。
15天时间,杨桥镇鹤岭村、东烟村共有180名群众连续奋战,出工2500多个,工分本上记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疫情得到缓解后,一些青壮年回去务工了,村里的中老年人又继续接力。
村民颜庚生说:“年青人都出去挣钱,我们计划接力完成余下工程。工分本要接着记,不能断。工分本一定收好,以后只要是谁为村里做了事,都要记得清清楚楚!”
“人人都想为家乡出点力,个个争着抢着干,都要记下来。工分就是功劳,就是贡献,是为家乡尽的一点力、一份心。”村民颜冬奇是工分本的监督员,说着他打趣地对记分员谭加云说道,“老谭,你看每天都要记这么多,下次你要找个厚厚的本子来咯!”
编后语:疫情挡住了村民们外出务工之路,但挡不住他们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冲动。衡东县杨桥镇鹤岭村“工分本”的故事,事件虽小,但却体现出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自发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积极性。“衡阳群众”日益闪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光辉。
来源:红网
作者:石珊
编辑:王敏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