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要有非凡作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必须做好“一增一减”文章,“一增”即增温,全力以赴增加公共卫生防疫事业投入和困难企业帮扶力度;“一减”即减压,全力减轻疫情一线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压力,按下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加速键”,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是一丝不苟抓防控。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必须树牢底线思维,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持续巩固良好局面。一是加强力度。坚持科学防控、精密智控、闭环管控,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精准防范疫情跨境输入输出,坚决防止输入性风险和聚集性感染。我区境外返蒸人员按要求定点隔离,按健康码政策全部妥善安置到位。二是加倍关心。全面落实关心关爱防控一线人员政策,从日常生活保障、培养使用、表彰奖励、休假疗养、工作补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关心关爱,火线调整1名区疾控中心主任,向市委组织部推报表彰11名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党员和干部,切实让广大基层工作者安心、安身、安业。三是加大投入。加快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断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推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发展。目前,全区共投入770万元购买医护物资和医疗设备,区疾控中心升级改造项目、红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项目正加紧推进。
二是一企一策抓复工。企业是经济活动与社会稳定的基础,企业不稳,就业就不稳,经济也不稳。一是“有梯度”。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推动人流、物流、原料流、产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对全区企业分类分项梳理,严格按照复工复产指南,组建6个医疗小分队,选派33名驻企联络员,督促企业建立完善防控制度,帮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目前,全区规上工业、商贸流通、农业加工等企业全部复工复产,生产生活有力有序恢复。二是“有温度”。突出精准打好组合拳,下足救助政策“及时雨”,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渡过难关。组建10个“支帮促”工作组和38个银企对接组,点对点进驻45家重点企业服务,对因疫情遭受重大损失或发生严重亏损的中小企业,协助申请办理银行贷款35.5亿元,以及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困难减免,推动上级系列惠企政策全面落地。三是“有速度”。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贵在迅速、贵在精准、贵在落实。及时打通堵点、突破难点、克服痛点,开辟绿色通道,推动花香实业迅速转产口罩并实现量产;组织开展4场网上“春风行动”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806人,把贴心服务第一时间落到企业复工复产的急需处。抓紧启动13个新建项目,推进19个续建项目,推动11个项目竣工,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增添后劲。
三是一刻不停抓项目。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建设是“压舱石”,更是“推进器”。一是成立专班。区委、区政府负责人牵头抓总,量化目标,细化责任,强化调度,坚持每周一安排、每旬一排位、每月一讲评、每季一结账。充分利用“两区一城”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坚持分类施策,对实施项目抓推进、洽谈项目抓签约、已签项目抓落地。二是落实专人。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是容纳就业的生力军,加大力度疏通企业用工难、开工难、资金难、产业链配套难等难点。2020年全区第一批104个重点项目分别由一名区级领导驻扎一线督办,重点解决手续审批、土地供应、施工环境等突出问题。三是设立专奖。对“贡献大、效益好”的企业,“进步大、组织好”的项目和“功劳大、服务好”的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及个人予以重奖,结果纳入全年绩效考核,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职级晋升重要依据。
四是一以贯之抓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头连着民生冷暖、一头连着企业发展。一是全力统筹协调。认真开展各项指标的推进、监测、评估工作,对短板指标进行全方位把脉问诊,对症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我区被省政府评定为“2019年度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的县市区”。二是保障改善民生。坚持苦干、实干、巧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圆满完成历史使命。选派15支防疫促耕工作队助力春耕生产,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加快补齐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和弱项,办好各项社会事业。三是完善社会治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全力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筑牢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制度防线。
(作者系中共蒸湘区委书记 周法清)
来源:红网
编辑:李璐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