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脱贫诀|从消沉自闭到脱贫红人 耒阳独臂硬汉摘下“贫困帽”

独臂龙光胜凭借着自己勤劳吃苦的韧劲脱贫致富,过上了平凡自足的幸福生活。

劳作之余,龙光胜还不忘学习。

红网时刻 通讯员 黄昌菊 梁昕 记者 石珊 衡阳 报道

5月13日晌午,耒阳市马水镇烈日炎炎,一个独臂躬身劳作的身影倒映在宽阔的水田里。只见他胸前挂背篓,左手把秧苗,低首弓背,一兜一兜,稻秧被快速插入田中……60岁的独臂老人龙光胜、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硬是凭借着自己这份勤劳吃苦的韧劲脱贫致富,过上了平凡自足的幸福生活。

而早前,龙光胜也曾经历过一段人生艰难的日子。那是2007年的一个夏日,在田间劳作的龙光胜不慎被机械打伤,送医后因伤势过重未能保住右臂,47岁正值壮年的龙光胜从此成了独臂人。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的他不但要面对残疾之身的痛苦,还要面对家里老人要养,孩子要上学的难题,人生一度陷入了黑暗。消沉自闭了三年,痛苦中的龙光胜终于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带着妻子务工、种田,用辛勤和汗水,艰难的撑起家庭重担。

2014年,随着耒阳市实施脱贫攻坚"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号角吹响,龙光胜被纳入贫困队列。在政策的照拂下,农合、肥料款贴息、低保等政策逐项到位,在全镇免费发放鸡苗、种子等帮扶下,有了政策支持的龙光胜一鼓作气承包了20亩农田,还实施了科学的多产方式一一每年初春上垄种烟,收获烤烟后再种上一季水稻。从此,龙光胜一头扎进了田间地头,播种插秧,上垄除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收成之际,他一只手不能装袋,就想办法用棍子架起铲子铲稻谷;没有右手的配合,烤烟架不到烤房梁上,他就用背驼起往梁上顶。邻居见状都主动帮忙,但都被他婉拒,他说:“虽然我现在只有一只手了,但我要做的不比任何人差。”

辛勤的付出终于得到喜人的回报,在他坚韧不拔和细心耕耘下,他承包的20亩责任田,稻谷、烤烟年产达到数千斤,收入逐年上升,仅仅一年时间,这个"独臂硬汉"硬是靠着自己的汗水和顽强摘掉多年的"穷帽子",实现了勤劳致富,让家人过上了幸福日子。

2015年,龙光胜主动提出脱贫申请,他说,虽然身体有残疾,但靠自己能过上平凡自足的生活,还有比他更需要政策帮扶的人。每次帮扶责任人走访都会问到他生活有什么困难,他总会笑着摇摇手说:“我现在的生活在政策的帮扶下已经很好了!政府给了我这么多帮助,现在的生活是以前不敢想的,社会的大爱我已经感受到了,我目前的任务就是不给政府增加负担!"

劳作之余,龙光胜还不忘学习。在农闲时,他开始练习左手写字,艰难的一笔一划,从最初的歪歪斜斜,到现在的工工整整,付出了不少心血。旧日历成了他的写字本,记录着他的心路历程,“踏实勤劳是致富最闪亮的坐标”这是龙光胜用笔特意加粗写在旧日历上的一句话,也成了他的人生座右铭。因为人正直,龙光胜还被村民们举荐管理组上的公账。他虽然写字很慢,但是账本上字字清晰,罗列翔实,深得大家信任。

龙光胜的脱贫事迹在当地口口相传,俨然成为了马水镇脱贫红人。近几年,孩子们陆续成家,龙光胜的身上的担子轻了许多。他常感叹国家政策给予他莫大的帮助,说正是因为有这么好的政策才能帮助他走出人生困境。龙光胜在脱贫后对身边困难的群众伸出援手,听闻隔壁村的几户老人生活困苦,他多次主动掏出钱塞进老人手中。

来源:红网

作者:黄昌菊 梁昕 石珊

编辑:王敏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2020/05/16/726858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