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院前与医护人员合影。
红网时刻衡阳6月24日讯(通讯员 程聪)10年尿毒症病史,肾移植术后刚足月,突发B 型夹层,主动脉支架治疗后,立即逆撕为A型主动脉夹层,生命垂危……一系列复杂病情同时发生,这似乎成为了一个难以逾越的 生命“禁区”,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勇做挑战者,积极创造条件,立足当前开拓创新,用手术刀书写下生命的奇迹。
“患者今年56岁,有10年的尿毒症病史,做完肾移植术刚一个月,在B型夹层主动脉腔内隔绝手术后发现逆撕为A型主动脉夹层,且患者长期患有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顽固性高血压。目前情况十分危急。”6月8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接到一例异地转诊病例。该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冯耀光在与当地医院进行信息对接后,他凭借多年的胸心血管外科从医经验意识到又要闯一闯手术的“禁区”了。随后,他组织科室专家医生查阅了国内外医学文献,了解到这样复杂的病情在全世界也属罕见。
鉴于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手术的紧迫性,该院立即组织多科专家进行联合会诊,包括麻醉科主任胡啸玲、麻醉科副主任张艳生、泌尿外科主任曹友汉、手术室及体外循环的刘赞护士长、王婷、王跃娟等护理人员,研究制定手术方案,还对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抗感染、护胃、营养支撑及康复方案等进行了周密讨论和部署。
据文献报道介绍,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领域最凶险的疾病之一,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是最可怕的一种主动脉病变,称为“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发病,48 小时内的平均死亡率超过50%,且每隔1小时死亡风险上升1%。该项手术治疗难度大、创伤大,对手术医生技术要求高,能做该类手术的医院屈指可数。
考虑到患者黄真英(化名)病情复杂,这场手术更加犹如刀锋上的舞蹈,稍有差池都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如何既保证病人安全脱离危险,还能保障病人顺利恢复健康?主治团队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对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方式进行改良,采用降主动脉球囊阻断后顺行灌注保证腹腔脏器的血供,还避免了传统深低温停循环对肝肾等脏器功能的损害,对该患者刚刚移植的肾脏更具意义。
从6月9日,病人顺利从当地医院转至南华附一医院。到第二天下午,病人进入手术室,仅 24小时。南华附一医院作为南华大学胸心血管外科联盟常委单位、湖南VTE防治联盟常委单位,联盟医院之间顺畅及时的就患者病情信息进行了移交和沟通,无疑是为患者打通了生命的“绿色通道”。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已经安全返回ICU病房。”6月10日晚上,在手术室外守候了7个多小时的黄真英的丈夫刘新华(化名)激动地握住了主刀医生冯耀光的手。医生告诉刘新华,已成功为患者实施了A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同时还保障了患者移植的肾目前功能尚好。 “真的没想到,超出了预期的效果。”刘新华告诉记者,妻子在“死神”身边走了几个来回,原本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先保命,肾保不保得住我们顾及不了了。”妻子这次总算是平安地跨越了生死线,刘新华不断向主治团队冯耀光、龙超众、谭祖松等医护人员表达着感谢:“等我爱人好了,我们一定还会来衡阳,来南华附一,当面感谢你们。”
目前,该患者病情平稳,恢复情况良好,已转回当地医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该病例成功治愈是南华附一医院打造专科医联体建设典范工作取得的成果,也展示了该院参与国家心血管病疑难病症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作成效,同时充分展现了该院胸心血管外科对疑难重症病人的诊治水平。
据了解,南华附属第一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是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科室,设置了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周围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专科重症监护四个专业方向。其业务体量居区域内首位,年接待门诊 13000 余人次,住院 2200人次,III、Ⅳ类以上大型手术 1200 余台次,目前是区域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胸心血管外科,同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大血管疾病 24小时随时救治能力的专科之一。
2018年,该院胸心血管外科作为核心科室参与国家心血管病疑难病症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加强人才培养及对外交流,与国内外顶尖中心如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德国柏林心脏中心、北京阜外医院、安贞医院、上海胸科医院等建立人才培养联系。近年来学科有 15人次到国、内外顶尖胸心血管外科中心研修学习,促进了学科亚专科领先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
来源:红网
作者:程聪 谭倩
编辑:宋美君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