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福华通过不断学习,掌握了礼品西瓜、香瓜、大棚蔬菜的种植、鱼塘养殖、无人机操作等技术。
红网时刻 通讯员 邓志军 尹朝辉 记者 石珊 衡阳 报道
“我这口塘,今年放了300尾草鱼进去了,水又深,装上充氧机以后,有利鱼苗生长,年底卖鱼可以赚点好钱。”衡南县相市乡托塘村贫困户颜福华一边用钢丝绳固定新买的充氧机,一边说道。
“塘这边,我大棚里的蔬菜比别人也要早一些,卖了好价钱,那边我还种了礼品西瓜,良种香瓜......”“我能有今天,这确实要感谢融媒体中心主任刘伟宏,对我的扶志又扶智……”说起脱贫致富,颜福华如数家珍,停不下来。
颜福华,30多岁,年纪不大,身上标签却很多。他经历坎坷,年少丧母,早年失学。16岁随打工大潮南下,由于身体残疾又无文凭,在广东漂泊两年,又无奈回到家乡。此时其父已另娶继母,家里缺少温暖,他的生活便没有了目标,哪里热闹哪里就有他,是出了名的“浪子”。
2010年,父亲脑溢血中风瘫痪,他失去了唯一的精神和经济支柱,生活是雪上加霜,变得无望了。在精神压力下,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行为也有些异常,经常找人吵架,找乡、村干部要这要那。
2014年,他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日子本该有些好转。可他借由自己是贫困户,三天两头向上级各职能部门打电话,要这要那,成了远近闻名的“上访专业户”。
2018年,刘伟宏成为他的帮扶责任人,他以为有领导来帮扶了,可以狮子大开口。第一次走访就纠缠了半天,且言语中完全没有善意。见刘伟宏没有跟他计较,也没有批评他,只是和他分析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政策,生活为什么会这样糟糕?他好像满肚子委屈似的,讲起了自己的故事。也许从来就没有人这样耐心地听他讲述过,他似乎完成了一个心愿似的,眼神充满友善和感动。刘伟宏适时给予安慰,同时鼓励他要有人生目标,不能等、靠、要,要自强不息。告诉他要广结善缘,做道德高尚的人,推荐他多学习《道德经》。此后,劝人向善,要心胸广阔、要有包容心等成为他们交流的话题。颜福华心胸逐渐开朗了,抑郁症也有所好转,生活也有了信心。
去年,颜福华报名参加了“潭州农业种植技术课程”,掌握了一些农业种植技术。刘伟宏也自掏腰包给他买了1700元鱼苗,放养两口鱼塘,还从县广电台专项帮扶资金中争取了4000余元的产业发展补助,让他种植了15亩油茶、3亩西瓜和香瓜、还试种了1亩鱼草和猕猴桃,获得了3万多元的收入。在“我脱贫 我光荣”大会上,他代表产业发展示范户发言。他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有尊严、有底气的讲话。
通过不断学习,他掌握了礼品西瓜、香瓜、大棚蔬菜的种植、鱼塘养殖、无人机操作等技术。今年的产业发展规模更大了,技术含量更高了。
在屋场恳谈会上,他主动发言,介绍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打算以村蔬菜基地为依托,带动一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一起发展大棚蔬菜,与大家共同脱贫致富。
现在的颜福华已走出过去的阴影,走出人生的低谷,自强不息,勤奋劳动,圆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子女上学、赡养父亲、照顾家庭承担自己的责任。大家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说他是一名有担当的真汉子。
来源:红网
作者:邓志军 尹朝辉 石珊
编辑:王敏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