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耒阳脱贫故事|余庆街道石王村:精准扶贫,助村民拨荆棘奔小康

红网时刻衡阳 通讯员 王颖 记者 石珊 衡阳 报道

在耒阳市余庆街道石王村,村里试种的140亩果苗和500亩油茶林正在风中摇曳着生长;山头上的野生小竹丛中,1000头土猪健康生长,今年在疫情情况下已销售土猪100多头,实现销售收入20多万元;五公仙国家石漠公园配套旅游服务产业也正在筹建中。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逐年发展,一幅村边有公园、有果园,有脆鱼、有土鸡等养殖场的乡村景观基本形成。

解放思想 从“头”开始

2018年3月,耒阳市财政局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余庆街道办事处石王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在余庆街道脱贫攻坚(石王村)现场推进会,耒阳市财政局和街道一起为石王村制定的发展蓝图。

石王村地处余庆西南丘陵山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户169人,属耒阳市贫困面上村,2016年由原石王、盖塘、黄金三个村合并而来,村里原先条件艰苦。

要想治好这里的“穷”病,必须从两委班子入手。工作队把有关情况和余庆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进行了沟通,街道领导找相关村干部谈话:要么服从工作需要,要么把位置让给干事的人。

然后是解决办公场所问题。三个村合并后,之前的原盖塘村委会为独立院子的一层办公场所,现在被筹备中的国家级五公仙石漠化公园租用办公,经村支两委班子集思广益,市财政局作为帮扶后盾单位出一部分资金,五公仙公园出一点,村委会筹一点,把原办公场所改造一下,加建一层,作石王村临时办公用房。就这样,一些村干部也逐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了。

经过前期的作风整顿,基层班子的建设问题基本解决。

扶贫解困 从“根”植产业入手

村集体没钱,办事举步维艰。既要根本性地帮扶贫困户脱贫解困,又要帮助村委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队决定从产业发展规划入手,走可持续增收之路。

结对帮扶人在石王村山上种植西瓜场景。

根据石王村实际情况,工作队研讨制定了扶贫规划。一方面,帮助村里发展短期项目。当年,发动村干部和结对帮扶人员种植西瓜150亩,两个多月时间为贫困户及村委会实现经济效益2万多元。另一方面发展长期产业项目,成立村级农村专业合作社--耒阳市石民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计划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新造1500亩油茶林和500亩果木林,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可以在家门口就能上岗就业的问题,为贫困户增收,也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合作社先试种140亩果苗,培育了情人指枣、金沙密柚、春玲密桔、冬脆黄桃等16个新品种,试种成功后将在各组推广发展“一湾一品”,形成规模化种植销售链,实现村中四季有花有果。合作社与养殖大户合作发展1000头土猪养殖场,石王塘水库40亩养殖脆鱼,林下经济以1000羽土鸡野生养殖为主。2019年土猪养殖场出栏原生态土猪500多头,集体经济纯收入为11万元;2020年预计可创集体经济纯收入20多万元,贫困户享受产业分红每户400元。

通过系列产业项目建设,目前已有四、五个产业项目为贫困户带来劳务收入或分红收益,帮助他们稳定增收。

用心做事 危房改造辟蹊径

石王村贫困户、非贫困户“四类对象”、重病重灾户等符合危房改造集中安置条件的对象有28户。按照政策,安置户建房由住房户出资4000元,其他的由政府补贴。可是安置对象中,有部分单身户,或无儿无女户,工作队认为,这部分人如果建房时让他们出钱,他们拿不出钱,将给他们带来负担。

石王村危房改造联建点之一。

另外,房子建成后,如果他们身故,房子无人继承,一方面造成房子浪费,另一方面,可能在亲属(如侄辈等)中造成争夺房产的纠纷。工作队和村委研究决定,进行危房改造集中联建,分三片将他们集中点安置,他们的安置房建设资金全部由政府和村委会承担,安置房产权属于村集体所有。他们身故后,房子由村委会统一调配给其他新增的符合条件的安置户,这样,房子就得到循环利用,又可以减轻住房人的负担,他们还可以就近在自己原来的田土里耕作,减少他们下田土劳动时路途较远的顾虑和搬迁的不适应。

2019年,上级单位来调研时,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该村危房改造集中联建工作已成为耒阳市脱贫攻坚的一个亮点。

用心扶贫 拨去“穷”云见曙光

现年56岁的贫困户段泽年,被村民们称为“一把手”,上世纪80年代,他在广东打工时因意外失去一只手,成了残疾人,一直在外漂泊,直到40多岁才回到村里,连住的地方都没有。2013年,村里将他纳入第一批贫困户,帮他进行了危房改造,享受了低保。生活安稳下来了,他开始养牛,并娶妻,带一养女。由于其妻患有精神病,他本人也患有肝硬化等多种疾病,近年,村里帮他申请了医疗扶贫、残疾补贴、养牛补贴(散养)等。此后他自己又承包了几亩鱼塘。2017年,老段顺利脱贫,他的养女和他的侄子结婚,生活过得较清苦,他还可以帮衬点了。

经过数年扶贫,石王村各项工作走上正轨,村干部的工作也变得有头绪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扶贫都已初步成形,村集体产业项目实现从无到有,村集体经济2019年实现纯收入11万元,预计2020年可创收20多万元;全村51户150人贫困人口已摆脱贫困。近年,石王村的各项工作在街道办事处考核中都是居前列的。2019年石王村被评为全市创新创业示范村。

脱贫奔小康的希望曙光,正照射在这片土地上。

来源:红网

作者:王颖 石珊

编辑:王敏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2020/06/28/757982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