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印记·海报|衡南朱雅篇:微笑,是有了新奔头

01.png

编者按:衡南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日子富裕了,幸福生活也要晒一晒。智慧衡南推出“笑脸2020”系列海报,我们走进15个扶贫记录村,拍摄最朴实老百姓的开怀瞬间。这一组组照片,也记录了一个个激励人心的脱贫故事,灿烂的笑脸,是他们幸福生活的最好诠释。

因妻子患先天性小儿麻痹造成下肢瘫痪无劳动能力,加上自己与儿子患有乙肝等多种慢性病,以前全家靠在衡阳市租房打零工维持生活。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通过帮助打深水井解决饮水困难,组织参加科技培训,老两口返乡居住,通过养殖湘黄鸡、种植农产品,在村内打零工,儿子在外务工,全家2018年脱贫。今年,老陈又被安排管理村级光伏电站,现全家日子终于稳定下来,实现真正的安居乐业。

种水稻、养殖黑山羊、黄牛、办湘黄鸡养殖场……刘继健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书写着一个农村老人创业故事。连续经历老伴与儿子相继离世,留下一个重度精神残疾的儿子与1岁多孙女,这几年,他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殖黑山羊10头、黄牛1头、湘黄鸡300余只、种植水稻6亩,全家2016年脱贫。现在孙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家里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因身材矮小,患有间隙性精神分裂,家境贫穷使他未能成家。在帮扶干部与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李启友先后搬进了新家、打了深水井。通过养殖专业技术培训后,他在新房旁边建起了养殖场,现养殖牲猪3头,湘黄鸡30只、鸭20只,养殖草鱼等300余尾,加上在村内打零工、村部保洁员,年纯收入达到15000元,2019年脱贫。如今,家庭面貌大大改善,新添了电视机、空调等等。现在李启友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脱单。

妻子因幼年烧伤,造成左腿残疾,因家境困难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造成腿部发炎,无法劳动,加上家中3个子女读书,家庭的重担一直压的他喘不过气来。通过驻村工作队帮扶,其儿子参加大三湘“授渔计划”,妻子长年腿疾,已于2018年动了截肢手术摆脱了病患的影响。如今,老陈在家门口青蛙养殖基地入股分红、务工,每年增收2万多元,还在村内打零工,2017年脱贫。现在儿子与女儿分别在外面务工,妻子也能从事简单的劳动,老陈身上的担子越来越轻,笑的越来越甜。

7.png

妻子智障,儿子就学困难,让这个憨厚的老实人无法外出务工,为了照顾家庭,只能依靠种植水稻、农闲时在村内打零工维持这个家庭。通过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安置参加公益护林员后,每年增加收益4000元,另外自己还在村里青蛙养殖场务工,加上养殖湘黄鸡、种植水稻,儿子职专毕业后外出务工,家庭收入达到人均20000元。

因丈夫2012查出患尿毒症,加上3个子女读书,每年8到10多万元的治疗费和学费使原本幸福的家庭变的举步为艰,家中变卖了镇上的商品房,还是杯水车薪。通过教育助学、医疗救助、社会救助,极大的减轻了家庭负担,周正英与丈夫分别被安排负责村部保洁、村主干道养护、镇政府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两夫妻每月工资4320元。预计年人均收入达15000元,能顺利脱贫。

来源:红网

作者:曹 梨 木兰 尹朝辉

编辑:王敏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2020/11/13/858395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