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衡南县广大扶贫干部用智慧为困难群众开出一剂剂“脱贫良方”;困难群众用智慧走出一条条脱贫致富新道路;社会各界用智慧凝聚磅礴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智慧衡南推出大型专栏《脱贫智慧》,留存扶贫印记,记录全县65个贫困村和部分非贫困村的蝶变历程,展示衡南的脱贫智慧。
衡南县宝盖镇网山村美丽的乡村景色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网山村建立了标准化示范性卫生室,老百姓家门口看病更方便。
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点亮网山村“阳光能源“,助力村集体增收。
(记者全咏 蒋林航报道)
病患没钱看病,学生没钱上学,劳动力没有增收渠道,这是一个贫困村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病患重获健康正常的生活?如何为贫困学子争取平等的求学机会?如何把闲置劳动力转化为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衡南县宝盖镇网山村村支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为此夜以继日奔忙。
宝盖镇网山村位于衡南县东南角,与耒阳、衡东、安仁三地交界,由原网山、南涧、良崇三村合并而成,属于边远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233人,2014年以来已脱贫74户218人。衡南县人民医院驻村扶贫后,除预脱贫兜底户9户15人,全村实现脱贫摘帽。
健康扶贫助力,挣足革命本钱
网山村村民罗英梅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因突发脑血栓昏迷入院,后期由于病情反复多次住院,且需要长期服药维持病情。儿子患骨瘤病导致劳动力弱,罗英梅自己也因为照顾家庭落下一身病痛,三口人长年医药费让这个家庭陷入贫困。“治病要那么多钱,我家里哪有那么多钱,没钱就不治了。”说到这里,罗英梅一度哽咽。
村支两委得知罗英梅家情况,2014年将她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一切合规补助,并逐一落实了政府代缴医保、家庭签约医生、乡村医生上门义诊等政策。衡南县人民医院驻村扶贫后,针对罗英梅丈夫长期住院的情况,县人民医院实行先住院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落实住院报销比例超过85%。除此之外,村支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还邀请专家为她丈夫办理了残疾证,每月多增加一项补助。“我觉得这些干部太好了,要不是国家关心,有政策补贴,我们哪里治得起。”罗英梅感激涕零。
对于罗英梅的身体条件和家庭情况,村里安排乡村医生定期上门义诊送药,嘱咐用药事项和日常保养方法,时刻关注罗英梅的身体状况。另外,村干部还为她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增加收入,三年时间,罗英梅家人均年收入由不足两千增至七千。“上门送药就是对症下药,它既不浪费国家资金,又能为病人缓解病情带来好处。”网山村总支部书记罗水连总结道。
自2015年以来,贫困户除享受扶贫基本政策外,县人民医院每年为网山村特殊困难贫困户解决住院医疗费共计15万元。目前为止,网山村已有158人次享受优惠减免,总金额达100余万元。另外,驻村扶贫队还利用休息时间,带贫困户到县市区医院做残疾鉴定,并定期组织年资高、业务精的专家团队开展下乡义诊,迄今免费义诊服务患者1000余人次。“我们县人民医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送医送药、医疗互助等,让贫困户享受更多的医疗资源。”网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周成向记者介绍道。
爱心助学接力 让贫困学子圆梦校园
罗菊冬这对老夫妇已双双年逾耄耋,家中还有上学的孙子孙女要抚养,初高中又正是需要开销和引导的时候。罗菊冬是村里的低保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低保补贴和俩孩子的孤儿补贴,除此之外就是全村产业的覆盖分红。
得知了开学时间,网山村总支部书记罗水连带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来到罗菊冬家走访。罗支书把爱心人士捐助的2000元塞到罗菊冬手中,老人眼含热泪握紧了孩子们的学费,反复说着“谢谢”。像罗菊冬这种家中贫困学子等钱念书的网山村还有许多,罗水连自己都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助学捐助。
2013年5月,村支书罗水连牵头成立助学助困协会,每逢节假日,他便组织爱心人士走访贫困户,为他们送上米、油、面和慰问金,在热闹的节日气氛中增添温暖。对于村里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助学助困协会时常到他们家里,询问并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开导疏解孩子们的成长心绪。
爱心助学行动开展至今,罗水连与爱心人士已为数十名贫困学子解决上学问题,资助金额近3万元。“他们是我们村未来的希望,是国家年轻的力量,我一定不能让他们失学。”罗水连斩钉截铁。
抓基建 稳产业 促增收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村共修建连村公路18公里、通组硬化路20公里、串户硬化路34公里,机耕道路25公里,通组路硬化率达94.5%。为在夯实群众生产生活基础保障上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网山村村支两委与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争取资金,实施危房改造41户99人,安装太阳能路灯400余盏,新增3个电力变压器保障供应,实现安全饮水、通讯信息全覆盖。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网山村通过土地资源入股分红等方式,按照“村社合一”模式,发展油茶产业230亩,分红覆盖贫困户83户233人。产业发展不仅拓宽了收入来源,还给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活不累,又能适应自己的时间,还能够增加经济来源,保证自己的生活水平,真是好!”网山村村民杨金娥笑容满面。
2020年,网山村村集体收入7万余元,全村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3026元增加到7600元,整村贫困户人均收入都已超过5000元。
来源:红网衡南站
作者:全咏 蒋林航 尹朝辉
编辑:王敏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